文档详情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30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发布:2025-05-06约2.08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二单元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东周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三家分晋春秋结束进入战国秦朝建立战国结束

百家争鸣第二单元第8课

百家争鸣一二春秋时期——老子和孔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面对这个动荡的社会我们该怎么办?春秋时期的分裂割据西周时期的周王室“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史记》

面对这个失去规矩的社会我们该怎么办?春秋时期郑国公的九鼎八簋西周时期芮国国君的七鼎六簋

春秋时期——老子和孔子一

春秋末年随着社会的变化以老子和孔子为代表的士人开始关注社会的发展方向并且思考解决的办法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个人简介: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藏书。历史地位:道家学派创始人代表著作:《道德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第五八章》老子的思想主张老子“满齿不存,舌头犹在”大道无形,道在口中。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双面性。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要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顺应自然

老子的政治主张小国寡民…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第八十章》无为而治——回到原始社会

个人简介:姓孔名丘,春秋末期鲁国人。从小学习礼乐年轻时曾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成为知名学者。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

核心思想:仁樊迟(孔子弟子)问仁。子曰:“爱人”。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政治主张:以德治国(为政以德)以礼治国“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恢复周礼——回到西周严格的等级社会孔子的思想、政治主张

孔子的教育成就①创办私学②教学原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方法——温故知新、不耻下问③整理文献资料④言论被弟子编成《论语》学生情况姓名贵族子弟孟懿子家境贫寒颜回;子路家境富裕子贡;冉有

“颠簸流离,游说列国,惶惶如丧家之犬,不可终日”——《楚辞》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门前的孔子像

美国最高法院门楣上的孔子像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二

土地成为重要的资本地主阶级掌权成为新的国君刚刚成为国君的他们必须承担起责任他们该如何承担起治理乱世的责任

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人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有的贵族没落↓而有的平民成为贵族↑他们共同组成了当时掌握知识的一批人(士)掌握知识的他们该如何在乱世中生存下去

学派代表主要思想代表作阅读教材P40-41,完成下列表格。

墨家思想“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中》“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天下之百姓,皆上(尚)同与天子。”——《墨子·尚同上》

孟子与儒家思想“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章句上》“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离娄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章句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荀子·性恶》荀子与儒家思想

“狙公赋芧(xù),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昔者庄周梦为胡蝶……俄然觉……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庄子与道家思想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韩非子·五蠹》法律、法令统治的权术君主的权威法术势韩非与法家思想

学派代表主要思想代表作墨子庄子韩非兼爱、非攻、节俭、贤人治国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墨子》《孟子》《庄子》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按自然规律办事荀子孟子《荀子》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反对非正义战争提倡法治,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韩非子》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孙武《孙子兵法》百家争鸣的局面面对这个动荡的社会他们给出了回答

从春秋到战国动荡的乱世止乱是必须的如何止乱打到不乱为止or好言相劝

①思想文化: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