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30张PPT)(含音频+视频).ppt

发布:2025-05-05约2.4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孔子学院英国爱丁堡大学孔子学院韩国孔子学院是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中国已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孔子学院和中小学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全球分布图年代:国籍:创立的学派:政治主张:教育主张:有关著作:地位:春秋时期鲁国儒家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国”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论语》知识归纳孔子学派人物主要思想墨家儒家道家法家荀子墨子庄子韩非“礼治”;明确尊卑等级“兼爱”“非攻”;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节俭”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孟子三、战国的诸子百家(阅读教材P40—P41,并在教材中标画重点内容)春秋战国时期,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儒、法、道的主张有何不同?哪一家思想学说最适合当时时代的发展?为什么?儒家:以德治国法家:以法治国法家。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法治”思想受到各诸侯国的重视。道家:无为而治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去解决这样的社会问题呢?当时的知识分子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百家争鸣。*概念呈现“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呈现出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形容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百家争鸣1.知道孔子、老子,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2.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材料一: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名子耕。——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周简王六年(前580年)时,晋大夫郤至公然与周王室争土地,双方互不相让,竟然到晋国国君那里打官司。——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材料三:西周时的学术、教育由负责宗庙祭祀、记事和文书管理的祝、宗、卜、史掌管,而民间没有私学。东周时,王室衰败,诸侯国动荡,这类职官流落民间,于是就把知识带到了民间,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经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政治:分封制瓦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文化:私学兴起,教育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1.老子概况:后期楚国人,学派创始人。2.思想主张:(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2)世间事物都有,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3)政治主张:“”。3.著作:道教的经典——《》(又称《道德经》)。春秋道家顺应自然对立面无为而治老子一、老子(阅读教材P38第一自然段,在教材中标画重点内容。)人物扫描老子,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他做过周朝的史官,掌管王室的藏书,知识非常渊博。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而且对他评价很高。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难——长——高——强——前——生——易短矮弱后死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失马――得马――摔伤――幸存(坏)(好)(坏)(好)对立面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老子年代:姓名:国籍:创立的学派:思想观点:政治主张:重要著作:地位:李耳春秋时期楚国道家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顺应自然;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转化。无为而治《老子》,也叫《道德经》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知识归纳读图学史《道德经》书影如果有机会读到《道德经》一书,你会从中感悟到老子的哪些智慧?二、孔子和儒家学说(阅读教材P38—P40,并在教材中标画重点内容。)春秋儒家学派仁行为准则仁者爱人以德治国私学有教无类论语史料一: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闻讯回家,看见焦土断垣(yuán),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对财产的损失只字未提。史料二:孔子路过泰山一侧,有个妇人在坟墓前哭。孔子派遣子路去问讯。子路问道:“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