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铸造工艺学第二章湿型.pptx

发布:2025-05-06约1.16万字共7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砂型和砂芯的制造—湿型13铸造刘昕捷201300150102

概述:

一、物理固结磁性铸造法

负压造型

二、化学粘结化学粘结是指型砂、芯砂在造型、造芯过程中,依靠其粘结剂本身发生物理—化学反响到达硬化,建立强度,使砂粒牢固地粘结成为一个整体。三、机械粘结机械粘结指粘土作粘结剂的粘土型砂产生的粘结。由于自然界中粘土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开采后只需稍作加工即可供生产使用〕,砂型制造工艺简单,旧砂回用处理容易等,因此广泛用来配制型砂制造砂型〔芯〕。

第一章湿型

第一节湿型铸造特点一、粘土砂型类别粘土砂干型湿型表干型面砂背砂单一砂

第一节湿型铸造特点二、湿型铸造特点优点与干砂型相比,便于组织流水线,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等,延长砂箱适用寿命,工序简单,生产周期短,生产率高,无需烤干,可节省烤干设备和燃料。

第一节湿型铸造特点缺点铸型的金属界面作用反响较剧烈,铸件容易出现一些缺陷。水分高,易形成气孔。水迁移形成水分凝聚层,易造成件外表夹砂、结疤和鼠尾。强度低,是干型砂1/5~1/10,易掉落。刚度,硬度低,变形、型壁移动使铸件尺寸公差增大、缩松、缩孔。

第二节湿型砂性能要求、检测原理及检测方法湿型砂性能要求根据合金种类、造型方法、铸件大小等条件的不同,对型砂的性能要求也有所不同。主要有:水分、透气性、强度、紧实率、变形量、破碎指数、流动性、含泥量、有效粘土含量、颗粒组成、鲕化物、砂温、发气性、有效煤粉含量、灼烧减量、抗夹砂性、抗粘砂性等。检测原理及检测方法在线控制:向混砂控制系统发出调节指令来确保型砂质量。线性控制:实验室仪器检测方法

第二节湿型砂性能要求、检测原理及检测方法一、水分、最适宜干湿度和紧实率判断型砂的干湿程度的几种方法水分〔含水量或湿度〕--最常用手捏感觉--经验紧实率--很多工厂列其为最经常性检验性能的工程之一紧实率:锤击后试样体积的压缩程度紧实率=[〔筒高-紧实距离〕/筒高]×100%

第二节湿型砂性能要求、检测原理及检测方法造型方法与紧实率的关系:手工和机器造型用型砂—最适宜干湿程度下的紧实率为50%高压造型和冲击造型—最适宜干湿程度下的紧实率为40~50%挤压造型—最适宜干湿程度下的紧实率为35~40%不管型砂中有效膨润土、煤粉和灰粉的含量有多少,只要将紧实率控制在上述范围内,手感的干湿程度就处于最适宜状态,这时水分可称为最适宜水分〔optimummoisturecontent)。

第二节湿型砂性能要求、检测原理及检测方法二、透气性透气性:紧实的型砂能让气体透过而逸出的能力。测定原理:测出气钟内的空气在压力下通过试样的时间,计算其透气性。V—通过试样的空气体积;H—试样高度;S—试样截面积;p—试样前压力〔mmH2O);t—2000cm3空气通过试样的时间

第二节湿型砂性能要求、检测原理及检测方法三、湿态强度型砂为什么要有足够的强度?铸型有可能破损塌落;冲刷,冲击而造成砂眼,胀砂,跑火。强度不宜过高—因需参加更多粘土,影响水分,透气性,本钱高,混砂、紧实和落砂困难。

第二节湿型砂性能要求、检测原理及检测方法表示和测定实验表示——型砂标准试样在受外力作用下遭到破坏时的应力值。湿态抗压强度抗拉抗剪抗弯劈裂强度

第二节湿型砂性能要求、检测原理及检测方法四、流动性型砂在外力或自身重力作用下,砂粒间相互移动的能力称为流动性。流动性好的型砂的特点——可形成紧实作用下,砂粒间相互移动的能力。测定方法——5种测定标准试样两个端面硬度值的差异。测定阶梯试样两平面的硬度值差。测定在底侧有环形空腔试样筒中冲击成的试样的高度。测定在冲击型砂试样时自圆柱形试样筒侧面小孔中挤出的型砂质量。比照测定紧实率后试样的质量,容积密度越大,流动性越好。

第二节湿型砂性能要求、检测原理及检测方法

第二节湿型砂性能要求、检测原理及检测方法五、起模型、变形量、韧性和破碎指数起模性:起模时模样或模板与砂型别离是否容易损坏,是否产生砂型开裂或掉落的性能。变形量:在用强度试验机测定型砂抗压强度的同时,用一个百分数测出试样破碎前的变形量〔高度减小量〕。韧性:将型砂湿压强度〔MPa〕乘变形量〔cm〕再乘1000的乘积来表示韧性〔MPa·cm〕。破碎指数:湿型砂标准抗压试样放在铁砧上受一个自1m高度自由落下的直径50mm、510g钢球冲击,破碎的型砂通过网眼为12.7mm(0.5in)的筛网,留在筛网上的大块型砂占试样原质量的比值。

第二节湿型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