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教学设计.doc
《日月潭》教学设计
吴城镇汪庄小学裴菲
【课标内容】
2.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2.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部编本人教版教材二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家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4篇课文。涵盖古今,跨越海峡,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激发学生赞美家乡的感情和认识家乡的渴望。
《日月潭》一文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我国台湾省日月潭的美丽风景。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依次介绍了日月潭的位置环境、名字由来以及清晨、中午、雨天的景色。第一自然段有三句话,概括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第二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的形状,通过两个形象的比喻句:“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写明了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写清晨,日月潭被晨雾包围着,朦朦胧胧的,景色宜人。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中午、雨天的景色。“太阳高照”“清晰”写出了晴天日月潭美得明朗;“蒙蒙细雨”“轻纱”“朦胧”几个词语点明了雨天日月潭美得宛如仙境。在这样的对比中,感受到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美感。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了全文,赞美日月潭风光秀丽,是旅游胜地。
【学情分析】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没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他们对台湾和日月潭的认知比较陌生,对日月潭的形状和景色没有感受。所以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我尽量将日月潭的图片和课文中的描述相关联,以求让学生通过图片更加直观的欣赏到日月潭的美景。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正确识记15个生字,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自然段。
3.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宝岛台湾的深厚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品读词句,感受日月潭风景的美丽。
【教学方法】
随文识字,以读代讲,读看结合,读中感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风光图片、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大家都到过哪里?你们当时的心情怎样?(指名学生谈感受)那今天就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一起去祖国的宝岛台湾,去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师板书课题)
2.指导学生学习“潭”字。
这个“潭”字,我们在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见过。课文中这样介绍日月潭——“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可见“潭”是指水比较深的湖。我们一起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课题“日月潭”包含了要求会认的字“潭”,扣题导入,引导学生交流日月潭有关的资料,帮助他们了解日月潭。结合课文中“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这句话来理解“潭”的意思,使学生印象深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课文是怎么描写日月潭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2)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请大家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遇到难读的语句,多读两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读,老师巡视)
2.检查初读。
(1)课件出示文中生字、生词(带拼音),开火车读字词。
(2)如果去掉拼音,这些词你还能读准吗?(指名读词)
3.组织学生交流初读感受。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是从哪里知道的?读出句子。
4.指导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
(1)过渡:第一自然段不仅告诉我们日月潭的位置,还告诉我们那里的风景优美。(出示图片)看着图,知道“群山环绕”是什么意思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这一自然段还有一个词“名胜古迹”(出示),我们一起读读。像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这样风景优美、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就叫名胜古迹。你还知道哪些名胜古迹?
5.指导生学习第2自然段。
(1)从课文第2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是从哪里知道的?读读句子。(出示图片)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指名练说)
(3)比较句子,体会“圆圆的、弯弯的”这些表示形状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①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了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②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了两半,北边像太阳,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