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学设计.pdf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我们知道上课前要备课,备课要备教材和学生,但怎样准
备呢?今天我班门弄斧,以《画里少了什么》为例,把自己的备
课感受做一展示,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在儿童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故事。在美
术课上,老师让全班同学集体绘画《海洋世界》,同学们在长长
的画卷上,画满了大鱼,经老师提示,同学们认识到这不是海洋
世界,真正的海洋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通过讨论,同学们还明白
了其中的道理一一只有分工合作、齐心协力才能画好丰富多彩的
海洋世界。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文章,故事虽然简单,但却蕴涵着
一个较深的道理。这是教参中给我们的提示,人们常说“标题是
文章的眼睛,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文意是文
章的灵魂”。当我刚看到文章时,先被它的题目所吸引。题目以
问句的形式出现,立刻会勾起读者的好奇心,“画里都画了些什
么?它少什么了?为什么会少这些东西?”并且它还具有前推后
延的作用。开始是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作画,后面是在明白道理之
后互相配合作画。抓住“画里究竟少了什么”这个问题起到了
“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表达也很精致。尤其是善于通过前后
照应、相映成趣的词语,在对比中显示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变
化,读既感到清晰明快,又生动有味。比如前期画画完了,书
中却说是“奇怪”的画,最后才是“真正”的画。理解本文,抓
住这些词语,体会作者表现主旨的匠心。另,这个故事看似简
单浅显,但绝不单调平板、一览无余,而是摇曳多姿、引人入
胜。故事的发展非常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过程,“要知道梨子的
滋味,终要亲口尝一尝”,贴切生活的本质真实。
从结构上来看,这篇课文自然段较多,但从意思上看可分为
三个大的段落,1—5自然段主要讲学生自发作画,画出了一幅
奇怪的画;6—16自然段主要讲学生仅进行了讨论,明白了道理
(16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最后一人自然
段讲学生们重新画了一幅真正的《海泮世界》。我觉得教师分析
把握教材的结构,能够深入理解文章,感受它的起承转合,抓住
文章的关键之处。正所谓“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O
确定了这些,本课以“主体”发展为指导思想,采取“探究
式阅读”的教学方法在脑海中渐成雏形。不需多做分析,可指导
学生自读自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使学
生明白如何才能画好海洋世界,体会其中的道理。最后,让学生
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相对独立的探究活动,学习知识,掌握技
能,品悟语言,提高语文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主张在学习中思考,
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本课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使学生学会
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交流解决
问题。学过的道理能得以运用,指导行为。我们生活在海滨城
市,对大海、对海洋生物并不陌生,特定的环境,既为孩子们提
供了广阔的生活舞台,使他们机会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
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又给他们搜集书面资料、应用现
代化手段等方面带来了方便。加上孩子们经过两年半的学习,已
经初步具备自主识字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形成了自
我评价、相互评价的习惯。这样,孩子们完全能够完成课堂教学
的内容。但是不能否认,我们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
女,娇生惯养,自我意识很强,所以说这篇课文的教育意义是很
强的,较强针对性,的学生从理论上能够说出道理来,“只
分工合作才能把一件事做好,但并不见得能够发自内心的认识
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打动学生的心,切实所感受,在实际行
动中做好这一点,才会受到真正的教育。这是本文的难点,也是
它的美感所在。可能的文章体现的是情感美,的是一种智慧
美,而本文则是这种情操美,即发现真理、意志美德等,这促使
我进一步设想解决方法,努力从这个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