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docx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本节课围绕元素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化学中的重要性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元素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元素查询和分析。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注重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通过元素性质和变化的探究,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强化学生对化学学科基本概念的理解,提升逻辑思维和科学解释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组成、分类以及基本性质,对物质的变化和反应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已掌握简单的化学用语和符号,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因个体差异而异,部分学生对元素的奥秘和周期表的规律充满好奇,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学生能力方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升,但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还有待加强。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通过实验观察和动手操作来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理论学习和阅读来掌握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元素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理解元素的概念和分类,特别是过渡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的特点;记忆和区分大量元素的性质和用途;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如预测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将元素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因为抽象思维能力的限制而感到困惑。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实物教学资源:元素模型、元素周期表卡片、化学实验器材(如试管、滴管、酒精灯等)。
-软件资源:化学教学软件、元素周期表电子表格、互动式学习平台。
-信息化资源:网络数据库中的元素信息、在线化学实验视频、元素周期表互动网站。
-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设备、白板或黑板、PPT课件、实物展示台。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
-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各种元素的图片,如金属、非金属、气体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质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组成知识,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元素”。
2.新课讲授
详细内容:
(1)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通过PPT展示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讲解元素分类的基本方法,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等。
-举例说明不同类别元素的特点和实例。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用途
-展示元素周期表,讲解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如周期、族、周期律等。
-强调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如查找元素信息、预测元素性质等。
(3)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讲解元素的性质,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结合实例,说明元素在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3.实践活动
详细内容:
(1)观察实验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套元素模型,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不同元素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元素周期表查询
-学生利用电子设备或纸质元素周期表,查找特定元素的位置、性质和用途。
-学生分享查询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元素应用案例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生活中元素的应用案例,如不锈钢、塑料、稀有气体等。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学生小组讨论
写3方面内容举例回答XXX
-元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举例说明。
回答举例:元素分类依据是核电荷数,如金属元素核电荷数通常大于1,非金属元素核电荷数通常小于4。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律有哪些表现?举例说明。
回答举例:周期律表现为同一周期内,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如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举例说明。
回答举例: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如铁用于制造钢铁,铝用于制造铝合金,氢用于制造氢燃料电池等。
5.总结回顾
内容: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元素的定义、分类、周期表结构、性质和用途等。
-分析本节课的重难点,如元素分类依据、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等。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拓展知识面,关注元素在科技、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用时:45分钟
知识点梳理
1.元素的概念
-元素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