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2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docx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2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2课时
2.教学年级和班级:四年级(2)班
3.授课时间:2023年4月15日星期五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
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的第二课时。让我们一起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领略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探索之旅吧!????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民间艺术的种类及特点: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包括剪纸、泥塑、刺绣等,并认识到它们各自的艺术特色。
2.民间艺术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难点:
1.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技巧:由于民间艺术形式多样,技巧复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
2.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学生可能难以将抽象的民间艺术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讲解等方式,直观展示民间艺术作品,帮助学生理解其特点。
2.结合历史故事和现实案例,让学生体会民间艺术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3.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活动,亲身体验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增强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和兴趣。
4.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民间艺术的元素,如节日习俗、服饰图案等,让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展示,直观介绍民间艺术的种类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感受,促进交流与合作。
3.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民间艺术家,体验创作过程,加深对民间艺术制作技巧的理解。
4.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民间艺术视频,让学生欣赏民间艺术表演,增强感官体验。
5.安排手工制作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制作简单的民间艺术品,如剪纸、泥塑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分享关于民间艺术种类和特点的PPT,并设计问题如“你了解哪些民间艺术形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设计预习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民间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PPT,了解民间艺术的多样性。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思考并记录自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微信群。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以一段关于民间艺术的视频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知识点:讲解民间艺术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如剪纸的历史演变。
-组织课堂活动:进行“民间艺术大比拼”游戏,让学生分组展示和讲解自己了解的民间艺术。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展示自己的知识。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问题,与其他同学讨论。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一幅自己喜欢的民间艺术作品,并撰写简短的分析报告。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的书籍和网站,如《中国民间艺术》等。
-反馈作业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提供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作业要求,收集资料并撰写报告。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推荐资源进行进一步学习。
-反思总结: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六、知识点梳理
六、知识点梳理
1.民间艺术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民间艺术是指由民间百姓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传承的艺术形式。
-特点:具有民间性、地域性、传承性、多样性、实用性等。
2.民间艺术的种类
-传统民间美术:剪纸、泥塑、刺绣、木版画、年画等。
-传统民间音乐:民歌、民间器乐、戏曲等。
-传统民间舞蹈: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间杂技等。
-传统民间戏剧:京剧、越剧、黄梅戏等。
-传统民间节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3.民间艺术的历史价值
-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风貌。
-丰富了人类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对研究民族历史、民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4.民间艺术的文化意义
-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5.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加强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如建立民间艺术博物馆、举办民间艺术展览等。
-鼓励民间艺术家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