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22_T3445-2023_玉米秸秆堆肥技术规程_吉林省.docx

发布:2025-04-27约1.79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80

CCSB13

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3445—2023

玉米秸秆堆肥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compostingcornstrawintoorganicfertilizer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布

DB22/T3445—2023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迟畅、李淑华、马巍、沙洪林、吴海燕、范作伟、陈帅民、李阳阳。

I

DB22/T3445—2023

玉米秸秆堆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玉米秸秆堆肥的生产程序,规定了原辅料及菌剂的选择、场地要求、堆肥方法、腐熟

标志及判定和贮藏、运输等阶段的操作指示,描述了记录与档案等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材料堆制有机肥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609

有机物料腐熟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水分、碳氮比和通风等),通过微生物发酵,使玉米秸秆和畜禽粪便充分高温

原辅料一次发酵后,将堆肥初熟物料进一步熟化的过程,也称之为二次发酵或后腐熟。

4

玉米秸秆与畜禽粪便堆肥工艺流程分为5个环节,即原料预处理、混料及建堆、过程控制、陈化

图1

5

1

DB22/T3445—2023

原料:玉米秸秆。

辅料:畜禽粪便和氮素化肥。

菌剂:符合NY609规定的市售有机物料腐熟剂,即:能分解各种有机物料的细菌、真菌、放线

菌等多种微生物复合而成的生物制剂产品。

6

场地要求

堆肥地点宜选择地势平坦、靠近原辅料收集区、交通便利并远离人口密集区的地点。堆肥前场地进

行防渗漏等措施。

7

堆肥方法

原料预处理

秸秆用粉碎机粉碎成5cm~10cm。

混料及建堆

7.2.1

原辅料按重量8:2混合,适当加入尿素调节碳氮比(C/N)为20:1~30:1,每吨原辅

料添加尿素量为13kg~28kg,含水率为60%~65%,用手紧握时有水滴出时为宜。整体进行保温封

闭。

原辅料一般宜堆成底宽3m~5m、高2m~3m,长度因场地大小而定的条垛状。注意堆垛时

在发酵期间温度一般应控制在55℃~60℃,每天进行温度监测。当温度超过65℃时,及时进

行翻堆降温。

翻堆时按照内外、上下层次调换充分翻倒混匀。宜7天左右翻堆1次,重复3次~4次即可完

成一次发酵。

完成一次发酵的堆体应静置陈化周期15天以上,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适当调整发酵周期。腐熟完

成后,通过翻堆晾晒或者烘干的方式,使水分降至30%以下。

8

当原辅料变成黄褐色或黑褐色,并伴有灰白色菌丝或斑点,湿时手握有弹性,干燥时脆且易碎为

2

DB22/T3445—2023

堆肥成品的堆体体积比初始堆体减少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水分含量不高于30%,无异味。

9

贮藏、运输

产品应贮存于阴凉干燥处,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潮、防晒。

10

记录与档案

堆体发酵开始,应每天测量温度和水分含量。参照附录A的规定执行。

整个堆肥过程的关键阶段应及时、详尽、准确、真实作好记录,并建立生产档案,定期归档。档

案保存期2年以上,做到可追溯。

3

DB22/T3445—2023

附录A

(资料性)

堆体温度和水分含量测定

A.1

A.2

A.3

适用范围

玉米秸秆与畜禽粪便堆体。

仪器

金属套温度计和水分测定仪。

温度测定

每天固定时间使用金属套温度计测定堆体中间的上、中、下部的温度,取平均值为堆体的温度。温

度测定记录见表A.1。

表A.1温度测定

平均值

1

2

3

表A.2水分含量测定

4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