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大气中动力物理和化学的基本过程和变化规律.pptx
中国科学院
大气物理研究所
知识创新工程试点方案
一、科学目标1、战略定位和创新目标1)战略定位知识创新体系中的国家研究所
研究:大气中动力、物理和化学的基本过程和变化规律大气与周围环境(四大圈层)相互作用东亚天气气候和环境变化机理、预测理论及其探测方法承担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所提出的大气科学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任务代表中国在国际大气科学和环境科学研究领域占有一定地位
1、战略定位和创新目标1)战略定位2)创新目标(1)国家目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持续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大气科学综合研究中心●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灾害天气和气候预测、大气环境保护、国防建设作出关键性、综合性和前瞻性研究成果●为我国气象和大气环境保护事业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为国家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1、战略定位和创新目标2)创新目标(1)国家目标(2)科学目标应用:现代探测手段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大气中动力、物理和化学的基本过程和变化规律东亚天气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机理、预测理论建立:“东亚气候系统”和“季风环境系统”理论体系及遥感观测体系
一、科学目标1、战略定位和创新目标2、学科领域调整和优势学科遴选1)优势领域根据:国家建设需求大气科学发展趋势在原有九大研究领域中选出:气候系统动力学和预测理论大气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变化动力学和预测理论中层大气与遥感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与灾害研究 并以气候和环境动力学及其预测调控理论为主攻方向
学科领域调整和优势学科遴选优势领域创新优势学科结构第1研究领域:气候系统动力学和预测理论a.主要学科方向设置ENSO与亚洲季风相互作用气候系统变异和动力学气候系统数值模式与数值模拟气候灾害预测理论与方法
创新优势学科结构第1研究领域:气候系统动力学和预测理论主要学科方向设置重大任务和主要创新点我国重大气候灾害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的研究(973项目)青藏高原地-气系统物理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和中国灾害性天气影响的观测和理论研究(攀登计划B)华北地区水资源演变与对策研究
2)创新优势学科结构(1)第1研究领域:气候系统动力学和预测理论a.主要学科方向设置b.重大任务和主要创新点c.预期创新成果●近期(-2001年)●耦合气候系统数值模式●ENSO循环动力学及其与亚洲季风相互作用●华北地区水资源演变的数值预测●中长期●东亚气候系统动力学理论●我国重大气候灾害形成机理和季度、年际变化预测理论和方法●高分辨率气候系统数值模式与气候数值模拟
第2研究领域:大气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变化动力学和预测理论a.主要学科方向设置大气边界层物理大气化学空气污染物质扩散、输运及大气质量预测人类生存环境动力学与预测理论自然控制论创新优势学科结构
创新优势学科结构第2研究领域:大气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变化动力学和预测理论主要学科方向设置重大任务和主要创新点我国未来生存环境演变趋势研究(973项目)非工业源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与减排技术清单(国家科技部)大气污染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
创新优势学科结构2)创新优势学科结构(2)第2研究领域:大气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变化动力学和预测理论a.主要学科方向设置b.重大任务和主要创新点c.预期创新成果近期(—2001年)●我国生存环境变化趋势和区域环境预测模式●提出我国温室气体生物源排放量的准确估算值及其变化规律,编制生物源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建立城市环境质量预报实用模式中长期●东亚区域生存环境和北方干旱化变化理论和预测方法●我国生物源温室气体排放趋势预测●大气化学、大气污染预测和调控机理和方法●提出自然环境的适应理论和自然控制论
01第3研究领域:中层大气与遥感理论和方法研究02a.主要学科方向设置03低平流层与上对流层相互作用04中层大气物理05大气辐射学06地球环境系统遥感理论、方法和技术07臭氧变化与光化学创新优势学科结构
创新优势学科结构第3研究领域:中层大气与遥感理论和方法研究主要学科方向设置重大任务和主要创新点中层大气探测雷达遥感信息在介质中的传输规律研究东亚对流层顶的物质与能量输送观测与机理研究
创新优势学科结构2)创新优势学科结构(3)第3研究领域:中层大气与遥感理论和方法研究a.主要学科方向设置b.重大任务和主要创新点c.预期创新成果近期(—2001年)●完成中层大气雷达的研制●地形对大气中臭氧变化的动力作用中长期●提出对流层与平流层物质与能量输送理论●在大气辐射传输实验和模式研究基础上提出大气遥感新理论●建立一个国际先进的地基遥感系统
01.创新优势学科结构02.第4研究领域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与灾害研究03.a.主要学科方向设置04.中小尺度动力学与数值模式05.暴雨、冰雹等重大天气灾害发生机理06.减灾学
第4研究领域中小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