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16《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统编版).docx
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16《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教材: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6课《夏天里的成长》
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夏天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夏天里万物生长的景象,体会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之情。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夏天的特点,提高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对夏季生长景象的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审美鉴赏能力。通过阅读《夏天里的成长》,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识别常见的修辞手法,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描写季节变化的课文,对夏天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自然现象和季节变化通常具有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观察和体验来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独立阅读,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更喜欢小组合作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课文中抽象的自然现象时遇到困难,尤其是在描述夏天生长景象的细节上。此外,对于运用修辞手法来提升语言表达的学生来说,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同时,学生在写作时可能难以将观察到的夏季景象与自己的情感体验相结合,表达出独特的感受。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课程平台:语文教学平台或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夏季自然景象的图片、视频资料、相关文学作品选段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练习、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首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互动,询问他们对夏天的印象,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夏天的有趣经历。
2.老师展示夏季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夏天的特点,激发他们对夏季生长景象的兴趣。
3.老师引入课题《夏天里的成长》,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注意以下方面:
-夏天里哪些事物在成长?
-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写这些事物的成长的?
-作者对夏天里的成长有何感受?
2.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可以查阅工具书或与同桌讨论。
三、课堂讨论
1.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夏季生长的事物,分享以下内容:
-该事物在夏天里的生长特点。
-作者在文中对该事物的描写。
-学生对这一事物在夏天里成长的理解和感受。
2.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老师引导学生对汇报内容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深入探究
1.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夏天里的成长,如比喻、拟人等。
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要描写夏天里的成长,这与夏季的特点有何关联?
3.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拓展延伸
1.老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眼中夏季的生长景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篇关于夏季生长景象的短文,要求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3.各小组进行展示,老师引导学生评价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六、课堂小结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夏天里的生长景象和作者的情感。
2.老师总结夏季的特点,以及夏季生长景象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
3.老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现象,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七、布置作业
1.学生阅读《夏天里的成长》的作者简介,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2.学生以“我眼中的夏季生长景象”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3.学生收集夏季的自然景象图片或视频,制作一份关于夏季生长景象的手抄报。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夏季植物生长知识:介绍夏季常见的植物,如荷花、荷叶、玉米、稻谷等,以及它们在夏季的生长特点和习性。
-夏季动物活动:介绍夏季活跃的动物,如蝉、蝴蝶、青蛙等,以及它们在夏季的行为特征和生态作用。
-夏季农事活动:介绍夏季的农业生产活动,如收割、播种、灌溉等,以及这些活动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夏季民俗文化:介绍与夏季相关的民间习俗,如端午节、夏至等,以及这些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收集夏季植物的生长图片或视频,了解它们在夏季的生长过程。
-鼓励学生观察夏季动物的行为,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观察结果。
-组织学生参观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