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docx
16《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夏天里的成长》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六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理解、感悟自然现象的能力,关注季节变化对生物生长的影响。
2.提升学生欣赏和表达自然美的能力,通过文字描绘夏天的景象。
3.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4.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责任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体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在知识层面,学生对夏季的特点和植物生长周期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对夏季生长现象的深入思考。在能力方面,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已有一定基础,但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仍需进一步培养。
学生的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有着直接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对自然现象缺乏关注,导致对夏季生长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也是需要关注的方面,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至关重要。
在素质方面,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逐渐增强,但如何将这种感知转化为文字表达,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责任感有待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尊重生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总体来看,六年级学生在《夏天里的成长》这一课程中,既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认知基础,又存在对自然现象理解不够深入、写作技巧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教学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和表达,提升对夏季生长现象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责任感。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实物教具(植物种子、夏季水果等)、书籍(与夏季生长相关的科普读物)。
2.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班级微信群等。
3.信息化资源:夏季生长现象的视频资料、图片库、在线互动学习平台。
4.教学手段: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地观察、写作练习。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教师展示夏季自然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夏天的特点。
2.提问:“你们知道夏天有哪些植物会生长得特别旺盛吗?”
3.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夏季生长现象,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夏天里的成长》。
二、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1.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段阅读,注意重点句子和段落。
2.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描写夏季生长现象来表达主题。
3.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如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象。
三、实践活动(用时15分钟)
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夏季生长的植物,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
2.学生通过绘画、摄影等方式,记录下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夏季的自然景象。
3.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整理成小报告,准备在课堂上分享。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学生分享实地观察到的夏季生长现象,如植物的生长速度、形态变化等。
2.学生讨论夏季生长的原因,如阳光、水分、温度等自然因素。
3.学生思考如何将观察到的现象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夏季生长现象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如观察技巧、写作灵感等。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如夏季生长现象的特点、作者的写作技巧等。
六、布置作业(用时2分钟)
1.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一篇关于夏季生长现象的作文。
2.学生收集夏季生长的植物图片或视频,制作成PPT或短视频,下节课分享。
教学流程具体分析和举例:
1.导入新课环节,通过图片展示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夏季的自然现象,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授环节,通过分段阅读、分析文章结构和学习写作技巧,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
3.实践活动环节,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让学生亲身体验夏季生长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4.学生小组讨论环节,通过分享观察结果和讨论夏季生长原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5.总结回顾环节,通过回顾学习内容、分享实践收获和总结重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整个教学流程用时不超过45分钟,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学生的参与度。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夏季生长现象,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环保意识。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