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docx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王戎不取道旁李
2.教学年级和班级:四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提升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儿童智慧,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3.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故事中的推理过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的意境和情感,提升语言文字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并熟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②把握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如“道旁李”、“诸儿竞走取之”,理解其含义和故事情节的关系。
③通过对王戎行为和思考的分析,理解故事所传达的智慧和教育意义。
2.教学难点
①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包括字词的古今异义、句式的变化等,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
②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③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故事中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
④帮助学生理解古代儿童的智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王戎不取道旁李》相关的图片、插图,以及相关的简短视频,用于辅助学生理解故事背景和情感。
3.教学工具:准备记号笔、黑板或白板,用于板书和展示故事情节。
4.教学环境:布置教室,设置讨论区,提供足够的纸张和笔,以便学生在讨论和记录时使用。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古代的儿童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如朗读、注释、理解等。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
①介绍《王戎不取道旁李》的作者和故事背景。
②逐句朗读故事,指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断句和语气。
③分析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如“道旁李”、“诸儿竞走取之”,解释其含义。
-举例说明:
①通过对王戎行为和思考的例子,展示他的智慧和推理过程。
②引用其他类似的古代故事,让学生体会古代儿童的智慧。
-互动探究:
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中王戎行为的理解和评价。
②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如何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
①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②设计填空题,让学生填写故事中的关键词语,检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
-教师指导:
①及时纠正学生在复述故事和填空题中的错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②针对学生的不同理解,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
4.拓展延伸(约15分钟)
-学生活动:
①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王戎,会怎样处理类似的情况。
②分享学生对古代儿童智慧的理解,以及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应用这些智慧。
-教师总结:
①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王戎的故事所传达的智慧和价值观。
②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对于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性。
5.课堂小结(约5分钟)
-学生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用自己的话总结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智慧。
6.布置作业(约5分钟)
-作业内容:
①让学生撰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从《王戎不取道旁李》中学到的东西。
②鼓励学生寻找并阅读其他类似的古代故事,进行比较和分析。
-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前完成作业,并准备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介绍《世说新语》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智慧、品德和处事原则的故事,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其中的其他故事,如《陈太丘与友期行》、《杨氏之子》等,以丰富学生对古代智慧的理解。
-古代儿童教育的文献: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古代儿童教育的文献,如《弟子规》、《三字经》等,了解古代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以及如何培养儿童的品德和智慧。
-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教育意义,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成语故事书籍,如《成语故事精选》,通过成语故事来学习古代的智慧。
2.拓展建议: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