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单元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名师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统编版).docx
第8单元25王戎不取道旁李名师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统编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8单元25王戎不取道旁李
2.教学年级和班级:四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德品质和人生哲理。
4.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故事情节,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并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这首古诗,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②通过对诗歌的分析,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体会其聪明才智和道德品质。
③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
①理解古代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②分析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的深层内涵。
③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诗歌中的难点问题。
④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道德品质与自己的行为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包括《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
2.辅助材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如王戎画像、古树李子等,以及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简短视频,以辅助学生理解故事背景。
3.教学工具:准备记号笔、便签纸等,用于课堂互动和笔记记录。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域,并准备白板或黑板,以便进行课堂展示和讨论。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背景资料和诗歌文本,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并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王戎为何不取道旁李?你认为他这样做有什么深意?”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监控学生的阅读进度和提交的预习成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课文和背景资料,了解王戎的故事。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思考预习问题,形成自己的初步见解。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初步思考结果提交至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进行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类似的故事,引出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知识点: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道德教育意义。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预习心得,讨论王戎的行为。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为什么王戎不取李子?”进行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诗歌的意义。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疑问,与同学和老师共同探讨。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教师详细讲解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与王戎的故事相关的作文,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与古代文学相关的书籍或网站,鼓励学生课后阅读。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作文,给予学生具体的反馈和建议。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作文,巩固课堂所学。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推荐资源进行拓展学习,增加知识储备。
反思总结: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心得。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完成作文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学生通过反思,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在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后,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王戎不取道旁李》这首古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包括诗歌的韵律、意境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掌握了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能够识别并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学生了解了王戎的故事背景,包括古代的社会环境和道德观念,能够将诗歌内容与历史背景相结合。
2.能力提升:
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在预习和课堂学习中,通过自主阅读和讨论,提高了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思维分析能力:学生在分析王戎的行为和故事情节时,锻炼了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活动,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升了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