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种子长出了根》(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科学下册 教科版.docx
1.3《种子长出了根》(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种子长出了根》
2.教学年级和班级:四年级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根的生长过程,包括根尖的结构和生长特点。
②掌握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能够分析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③通过实验观察,学会记录和分析数据,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教学难点,
①深入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根的生长机理,包括细胞分裂和伸长。
②准确识别和描述根尖的结构,如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③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观察相结合,分析实验现象,形成科学的解释。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科学》教材,包括四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准备与种子萌发过程相关的图片、图表,以及种子萌发实验步骤的说明图。
3.实验器材:准备种子(如豆子、小麦等)、湿润土壤、培养皿、放大镜、记录表等实验材料。
4.教室布置:设置实验操作台,确保每组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操作,并在教室一角设立讨论区,便于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一段关于植物生长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从小小的颗粒长成绿油油的植物的呢?
3.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它们是如何一步步生长的?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种子长出了根》。
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师讲解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用时5分钟。
2.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种子萌发的过程,用时5分钟。
3.教师讲解根尖的结构和生长特点,用时5分钟。
4.展示根尖结构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各部分的功能。
巩固练习(10分钟)
1.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讨论种子萌发过程中根的生长过程。
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种子萌发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教师指导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用时5分钟。
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根是如何生长的?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3.提问:根尖的各部分结构有什么作用?
4.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如何判断种子是否成功萌发?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3.教师提问:种子萌发过程中,根的生长速度如何?
4.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创新教学(5分钟)
1.教师展示种子萌发过程的动画,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根的生长过程。
2.学生观看动画,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过程中,根的生长是否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
4.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核心素养能力拓展(5分钟)
1.教师提问:如果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遇到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它们?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3.教师提问:种子萌发过程中,根的生长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4.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种子萌发过程中根的生长过程。
2.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分享自己的收获。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结束。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植物生长的秘密》: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植物生长的过程,包括种子萌发、根的生长、茎的发育等,适合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原理。
-《植物的根》:一本专门介绍植物根系的科普书籍,涵盖了根的结构、功能、分布等内容,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根的作用。
-《我们的家园——植物》:通过介绍不同种类的植物,让学生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观察家中的植物,记录它们生长的过程,特别是根部的生长情况,将观察结果与课本知识相结合。
-设计一个小型实验,探究不同土壤、水分、光照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结果。
-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关于植物根系的科学研究,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撰写一篇简短的报告。
-观看纪录片或科普视频,了解植物根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根系如何帮助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以及根系如何与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
-参与学校或社区的自然教育活动,如植树节活动,亲身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增强环保意识。
3.结合实际生活的知识点拓展:
-学习如何正确种植植物,了解不同植物的根系特点,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和地点。
-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