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莲船》(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音乐三年级下册湘艺版(2012).docx
《彩莲船》(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音乐三年级下册湘艺版(2012)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彩莲船》,了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歌曲《彩莲船》选自湘艺版三年级下册,与学生在低年级学习过的歌曲风格相近,有助于学生巩固已有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通过欣赏和演唱《彩莲船》,感受歌曲中的优美旋律和情感。
2.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通过模仿和创编,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别简单的节奏和旋律,对音乐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类似《彩莲船》这样的民间歌曲,对歌曲的结构和风格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音乐普遍感兴趣,喜欢通过歌曲表达情感。他们的音乐学习能力较强,能够较快地掌握新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独立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愿意在小组中合作学习,通过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部分学生在节奏感上可能存在不足,难以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此外,对于歌曲中的一些较复杂的旋律和歌词,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此外,由于音乐素养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在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上遇到挑战。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湘艺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彩莲船》相关的图片、视频,以及展示歌曲旋律的乐谱图表。
3.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摆放乐器(如打击乐器),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彩莲船》歌曲的简谱和背景故事,要求学生预习歌曲旋律和歌词,并思考歌曲传达的情感。
设计预习问题:提问学生如何通过歌曲旋律和歌词感受到夏日的氛围,以及歌曲中可能蕴含的民间故事。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微信群的互动和提交的预习笔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通过阅读简谱和背景故事,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尝试从旋律和歌词中寻找夏日的元素,并推测可能的民间故事。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思考结果提交至微信群。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预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进行资源共享和进度监控。
作用与目的:
让学生提前接触歌曲,激发学习兴趣,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与夏日相关的视频,引出《彩莲船》歌曲,提问学生夏天的记忆。
讲解知识点:讲解歌曲的节奏特点,如八分音符的运用,以及如何通过节奏感受歌曲的欢快。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练习歌曲,让学生尝试用打击乐器伴奏。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理解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中练习歌曲,尝试用不同的乐器伴奏。
提问与讨论:学生在练习中提出问题,并与其他同学讨论解决方法。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实践活动法:通过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作用与目的:
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理解歌曲的情感。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演唱《彩莲船》,并记录家人的反应。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一些与民间音乐相关的书籍和视频,供学生进一步了解。
反馈作业情况:在下一节课上,学生分享作业完成情况,教师给予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与家人一起演唱歌曲,体验家庭音乐活动的乐趣。
拓展学习:学生通过推荐的资源,了解更多关于民间音乐的知识。
反思总结:学生在分享作业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家中自主完成作业,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反思总结法:通过分享和反馈,帮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促进自我提升。
作用与目的:
通过课后作业,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同时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面。
知识点梳理
《彩莲船》作为湘艺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涉及以下知识点:
一、歌曲背景与风格
1.《彩莲船》是一首具有浓厚民间特色的歌曲,起源于江南地区。
2.歌曲以船歌的形式表现,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富有生活气息。
二、歌曲旋律与节奏
1.歌曲旋律以五声音阶为基础,旋律线起伏较大,富有动感。
2.歌曲节奏以八分音符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