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2024-2025学年度高中历史教学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pptx

发布:2025-04-24约2.01千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治国之本在治吏,吏治则国治。”

——张九龄;

才地方官制

监察制度

监之严;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

2.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学习目标

1.梳理秦汉至明清时期官员选拔的演变历程,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其对国家治理的作用和影响。

2.梳理秦汉至明清时期官员考核与监察制度的演变历程,从史料实证角度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阶段特征,辩证认识其作用。

3.认识官员的选拔、考核和监察对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

时空坐标

古代官员考核与监察制度;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

中国古代的官员的考核与监察制度;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贞观政要》;

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

朝代;;

察举制:察举制自下而上选拔人才,先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

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

征辟制:征辟制则自上而下选拔官吏,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

除两种方式。;

图解历史科举制的历程、特点及影响

始于隋、完善于唐、明清八股取士、1905年废除;;

深化拓展从“唯物史观”角度全面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1)演变趋势

①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

②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

③选官原则:人才选拔逐步制度化,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④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

⑤主要趋势: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

⑥逐渐模式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压制了人才。

(2)演变原因

①根本原因: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政治、阶级关系的变动。

②其他原因:士族垄断仕途,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社会稳定;国家治理的需要。

(3)影响

①有利于维持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②有利于国家选拔出真正适合统治需要的人才。

③提高了官员的素质,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

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大皋为佐,恐亦

难以底绩而有成也。——张居正;

二中国古代官员考核与监察制度;

时期;

思维点拨

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发展的总趋势是从以道德或功绩为主的

单一的考核标准发展为道德、才能与功绩相结合的考核标准。;

概念辨析

监察制度和谏议制度的区别

(1)从对象上看:前者是君对臣、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后者是臣对君的监督。

(2)从所处的地位上看:前者的机构、制度越来越完善,地位越来越重要;后者的作用越来越小,直至被取消。;

提示监察机构由临时性机构逐步演变为独立的国家机关;

以政府官员为监察对象;

监察官员位卑而权重,直接隶属于皇帝。;

合作探究视角中国古代官员的管理

材料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将之置于与行政机构并列的位置。在历史演

进中,监察机构的体系越来越严密,相对于行政机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历代政

府重视监察法规建设,坚持依法监察,监察法规逐步完善。监察机构职权涉及察德、察政、察能。同时,为防止地方分离,整肃吏治,历代统治者都重视中央对地方的

监察。监察以常驻为主要形式,并辅以不定期的或定期的巡按制。此外,监察御史

作为风纪之官,品秩虽低,权势却十分显赫,甚至享有“便宜从事”和“风闻奏事”的特权。但是,监察机关的独立是相对的,其监察功能的发挥受到皇权的极大制约。

——摘编自林志强、张旭日《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特征研究》;

深化拓展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

①皇帝握有最高监察权:在专制制度下,最高监察权归皇帝,御史只是皇权的御用工具。

②机构独立,垂直监察:中央监察主体机构与行政机关分离,组成独立的监察机关。

③重视官员的选任:历代统治者都注重监察官的遴选,对监察官的考核也有特定的制度和规定。

④以轻制重:对监察官采用秩卑、权重、厚赏、重罚的政策,给级别低的监察官以监察级别高的官吏的权力。

(2)评价

①积极性:有助于加强皇权,促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决策;有助于澄清吏治,提高官员素质。

②消极性:专制制度决定了监察制度效能有限。;

西周至春秋:世官制;春秋战国至

秦朝:举荐和军功制;两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至明清:科举制

秦汉:上计制;隋唐:考核归吏部,唐以品德和才能作为考核标准;宋:制定严格标准考核官员;明:考满和考察;清:考课制度

秦汉:御史大夫;汉武帝:刺史;隋

唐:御史台;宋:台谏合一;元:御史台;明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