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4课 第1课时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变法与改革-2024-2025学年度高中历史教学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pptx

发布:2025-04-20约小于1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的变法和改革,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促进了社会进步。阅读教材第一目内容,梳理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和改革,完成下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的变法和改革,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促进了社会进步。阅读教材第一目内容,梳理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和改革,完成下表。;;;;视角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材料二虽然王安石各种各样的新政都是设计精巧的方案,但是在实践中却碰了壁,不仅没有实现他当初的设想,反而打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交易。官员反对新法,因为新法伤害了官员的利益;民众怨声载道,因为民众没有从新法中得到实惠。于是变法就转变为政治斗争,一旦转变为政治斗争,新法必定失败,官僚体系具有天生的保守倾向,而且新政不能得到预期效果,变法者很难证明自己的正确。因此,王安石在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结果是人亡政息。

——摘编自许小年《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正是1901年后王朝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教育方面进行的改革,极具讽刺意味地加快了精英阶层的政治觉醒的过程。

——魏斐德《中华帝国的衰落》;;近代中国,列强侵略,民族陷入危机,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围绕救亡图存的主题,进行改革探索。阅读教材第二目内容,完成下表。;;;;材料二自从清政府通令各省兴办学堂以后,“天下知朝意向西学,哄然改书院,卖积谷,加亩捐。凡天下有血气者,莫不以办学为先务矣”。到1911年改设、新建学堂达52500所,学生达156万人。科举制度的废除,在客观上为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扫除了一大障碍,1901年以前全国留日学生不过一、二百人;1903年达1300余人;1905-1906年又增至8000人到辛亥革命前夕“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邓亦兵《论清末“新政”的历史作用》;;救亡图存;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韩非子?五蠡》战国:韩非

大变则大效,小变则小效。

——梁启超《论科举》

改革之任,人人有责。

——孙中山《建国方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