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第五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该课内容涉及古代中国官员的选拔方式、管理制度及其演变,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官员选拔与管理的基本情况。本课内容与前后单元联系密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有助于提高其历史素养。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了解尚不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联系实际,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古代中国官员的选拔方式和管理制度,教学难点为各种选拔制度的演变及其背后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把握教材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课堂效果。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包括:
1.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古代中国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并认识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背景。
2.史料实证:通过分析教材中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分析的能力,从而深入理解各种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及其影响。
3.历史解释:使学生能够对古代中国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演变原因及其历史意义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4.历史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认识其在维护国家统治和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培养其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5.创新与探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新观点,探讨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优缺点,培养其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高一学生,在知识储备上,他们已经完成了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他们在初中阶段学习了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对官员选拔和管理制度有初步的认识。然而,对于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学生需要更深入、更全面地掌握知识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
在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历史概念,能够从教材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但是,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素质方面,学生们普遍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他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讨历史问题。然而,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注意力不集中,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保持专注。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们大多能够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但是,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和预习方面存在拖延现象,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确保他们能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第五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此外,准备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学术著作,以便在需要时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知识。
2.辅助材料:收集和整理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包括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景描绘、官员服饰和等级标志的图片、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历史变迁图表等。这些资源将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演变。
3.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内容,因此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布置为分组讨论区和课堂讲授区。在分组讨论区,安排几张桌子和小黑板,以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在课堂讲授区,设置投影仪和白板,以便进行多媒体演示和板书教学内容。
5.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白板、粉笔等教学工具,确保教学过程中的视听效果和互动性。
6.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包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课堂讨论问题等,以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
7.学生作业:准备相关的作业题目,包括填充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用于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8.教学反馈表:在课程结束后,为学生准备教学反馈表,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进行教学改进。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题,设计一系列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