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上 第八课 作品的发布与评价教学实录 泰山版.docx
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上第八课作品的发布与评价教学实录泰山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上第八课《作品的发布与评价》
本节课内容涉及网络基本操作,主要包括:作品发布的基本步骤,作品上传的方法,作品评价的标准和技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在网络上发布作品的基本技能,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数字公民素养和创新素养。学生将通过作品发布与评价的过程,学习信息处理和沟通协作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成为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公民奠定基础。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作品发布的基本步骤:学生需要掌握从选择平台、准备素材到上传发布的全过程。
2.作品评价的标准:理解并应用作品评价的多个维度,如创意、设计、技术等。
难点:
1.作品上传技术操作:学生可能对网络操作不熟悉,导致上传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
2.作品评价的客观性:学生可能难以客观评价他人的作品,存在主观倾向。
解决办法:
1.对于作品上传技术操作,通过演示和分步骤讲解,让学生跟随操作,逐步熟悉上传流程。
2.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让学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培养客观评价的能力。同时,提供评价模板,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评价思路。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作品的发布与评价》教材,包含课程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步骤。
2.辅助材料:准备与作品发布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以及评价标准的案例,以丰富教学内容。
3.实验器材:准备网络连接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作品上传的实践操作。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安排实验操作台,营造互动学习环境。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如让学生熟悉作品发布的基本流程。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如何发布自己的作品”,设计问题,如“如何选择合适的发布平台”。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相关资料,理解作品发布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作品发布的基本概念和流程,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网络作品案例,引出“作品的发布与评价”这一课题。
-讲解知识点:讲解作品发布的步骤,如准备作品、选择平台、上传文件等。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并讨论作品评价的标准。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理解作品发布的各个步骤。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作品发布经验。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教师详细讲解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发布的流程。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评价作品的标准。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发布的基本步骤和评价标准,掌握作品发布的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平台发布自己作品的作业。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一些关于网络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资源,如网站、文章等。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平台发布自己的作品。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推荐的资源进行学习,增强自己的网络素养。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实际操作提高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网络素养。
教学资源拓展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网络平台选择指南:介绍不同类型的网络平台,如社交媒体、博客、论坛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帮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作品内容和目标受众选择合适的发布平台。
-在线作品展示平台:介绍一些国内外知名的在线作品展示平台,如Behance、DeviantArt、Dribbble等,这些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并学习其他优秀作品。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