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机器人 追逐科技梦(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
走近机器人追逐科技梦(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走近机器人,追逐科技梦》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上册,全体学生
3.授课时间:周二下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个神奇的世界——机器人世界。在这个充满创意和科技的时代,机器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一起揭开机器人的神秘面纱,追逐科技梦想吧!????
二、核心素养目标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素养:
1.创新思维:激发对科技的兴趣,学会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2.实践能力: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机器人基础知识,提升实践操作技能。
3.信息素养:学会搜集、整理、分析信息,培养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
4.团队合作: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5.爱国情怀:了解我国在机器人领域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科技之旅,收获满满的知识与成长!?????????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机器人基本原理的了解: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机器人是如何运作的,包括机械结构、电子元件和编程逻辑。
2.机器人编程入门:让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编程技巧,能够编写简单的指令让机器人执行动作。
难点:
1.理解编程逻辑: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编程逻辑可能是一个挑战。
2.实际操作中的问题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学会分析和解决。
解决办法:
1.对于编程逻辑的难点,采用逐步引导的方式,通过实例演示和互动问答,帮助学生逐步理解。
2.在实际操作中,设置问题解决环节,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同时,提供操作指南和常见问题解答,帮助学生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确保学生既能理解理论知识,又能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印象。
2.教学活动:设计“机器人组装挑战”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提供的零件和编程指南,组装并编程机器人完成特定任务。
3.教学媒体: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机器人工作原理的视频和动画,以及互动式编程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编程乐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1.播放一段关于机器人的科普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机器人有什么了解?它们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3.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用时15分钟)
1.介绍机器人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机械结构、电子元件和编程逻辑。
2.通过实例讲解机器人工作原理,如简单机械臂的运作方式。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机器人需要编程?编程对机器人有什么作用?
4.展示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如编写指令、设置参数等。
三、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1.分组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机器人程序。
2.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程序,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3.教师点评,指出程序中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改进。
四、课堂提问(用时5分钟)
1.提问:“在编写程序时,我们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解决方案,教师总结并强调编程技巧。
五、师生互动环节(用时10分钟)
1.教师提问:“如果机器人遇到一个障碍物,我们应该如何调整程序?”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提出解决方案。
3.教师邀请每组代表分享方案,并点评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六、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用时5分钟)
1.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何让机器人完成一个复杂的任务?”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信息素养等方面。
七、总结与反馈(用时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并尝试编写一个简单的机器人程序。
整个教学过程共计45分钟,环节紧凑,符合实际学情,紧扣重难点,注重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机器人历史:介绍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机械装置到现代的智能机器人,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演变过程。
-机器人种类:介绍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如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家用机器人等,以及它们在各自领域的应用。
-机器人编程语言:介绍常见的机器人编程语言,如S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