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辽海版四年级下册第13课 张大嘴巴的动物教案及反思.docx
小学美术辽海版四年级下册第13课张大嘴巴的动物教案及反思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辽海版四年级下册第13课《张大嘴巴的动物》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动物张大嘴巴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设计出独特的动物形象。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绘画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欣赏动物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对动物形象有着浓厚的兴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张大嘴巴的动物》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知识层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进行绘画。然而,学生在观察力和想象力方面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动物细节的观察不够细致,想象力也有限,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创作出丰富多样的动物形象。
在能力方面,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缺乏绘画技巧,难以将观察到的动物特征准确地表现在画作中。此外,学生在创新思维方面也有差异,有的学生可能能够跳出常规,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而有的学生则可能较为保守,难以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
在素质方面,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审美素养有待提高。在绘画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作品,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同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欣赏动物的美,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总体而言,学生的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有一定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耐心不足等问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和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演示法:通过教师现场演示动物张大嘴巴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和模仿,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2.比较法:组织学生对比不同动物张大嘴巴的形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分组合作法:将学生分组,共同创作一幅作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或视频展示不同动物的张大嘴巴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物展示:准备动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增强直观感受。
3.教学软件:使用绘画软件或美术教育平台,提供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乐趣。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站在讲台前,微笑着向同学们问好:“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节有趣的美术课——《张大嘴巴的动物》。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张大嘴巴的动物吗?”
2.学生们积极回答,老师逐一记录,并引导他们说出这些动物张大嘴巴的原因,如喝水、进食等。
二、观察与讨论
1.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动物图片,让学生们观察这些动物张大嘴巴的特征,如形态、颜色、纹理等。
2.学生们认真观察,老师适时提问:“大家发现了哪些特点?这些特点有什么作用呢?”
3.学生们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老师适时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
三、示范与指导
1.老师拿起画笔,在黑板上展示如何画出张大嘴巴的动物,包括线条的运用、颜色的搭配等。
2.学生们跟随老师的示范,尝试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张大嘴巴的动物。
3.老师巡视课堂,对学生的绘画过程进行个别指导,纠正他们的错误,鼓励他们大胆创作。
四、绘画实践
1.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主题,如“张大嘴巴的猫”、“张大嘴巴的狗”等。
2.学生们围绕主题进行创作,老师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独特的张大嘴巴的动物。
3.学生们互相交流心得,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老师适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展示与评价
1.老师组织一个展示环节,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学生们认真欣赏,从线条、颜色、创意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
3.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肯定他们的优点,指出不足,并给予改进建议。
六、总结与反思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张大嘴巴的动物的特点和绘画技巧。
2.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老师鼓励他们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动物,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3.老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观察、想象、创新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4.学生们对老师的教学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动物的秘密生活》:这本书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各种动物的习性、生活环境和特殊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动物世界。
-《自然观察日记》:引导学生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动物,培养他们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