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1课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docx

发布:2025-04-24约5.0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1课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教材章节: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1课多变的天气》

内容:学习使用Excel软件制作关于“多变的天气”主题的表格,包括数据录入、计算、图表制作等基本操作。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升信息素养,通过制作天气表格,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增强计算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Excel表格数据的准确录入与编辑;2.数据的计算与公式的运用;3.图表制作的基本步骤。

难点:1.公式的灵活运用和逻辑判断;2.图表的美化和数据解读。

解决办法:1.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数据录入和编辑的基本技巧;2.通过逐步引导和问题解决,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公式运用;3.针对图表制作,提供详细步骤和模板,同时鼓励学生尝试个性化设计。难点突破策略包括: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课后辅导,个别指导;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个人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

-课程平台:学校信息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Excel教学视频、天气数据示例表格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操作手册、互动练习软件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教师展示一组关于天气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天气现象。

2.提问:你们知道如何记录天气变化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如何了解天气情况的?

3.引入课题:《多变的天气》——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Excel制作天气表格,记录和分析天气数据。

二、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1.教师演示Excel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表格、录入数据、设置格式等。

2.讲解如何使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如计算平均温度、降雨量等。

3.介绍图表制作的基本步骤,包括选择数据、创建图表、调整样式等。

三、实践活动(用时20分钟)

1.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天气数据,在Excel中创建表格,并录入数据。

2.学生运用所学公式,对数据进行计算,如计算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等。

3.学生尝试制作图表,展示天气数据的变化趋势。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学生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来展示天气数据。

-举例回答:对于温度变化,可以使用折线图;对于降雨量,可以使用柱状图。

2.学生讨论如何优化表格格式,使其更易于阅读和理解。

-举例回答: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不同的天气类型;添加标题和注释。

3.学生讨论如何解读图表,得出有关天气变化的结论。

-举例回答:通过观察图表,可以分析出某个季节的天气特点,如夏季高温多雨。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重点:Excel表格制作、数据计算、图表制作。

-难点:公式的运用和图表的美化。

2.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天气数据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教师总结:学习使用Excel制作天气表格,不仅可以记录和分析天气数据,还可以培养我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用时:45分钟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处理能力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计算和图表制作,提高了对信息处理的能力。他们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据,并利用Excel进行有效分析,这对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数据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2.数学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在学习制作天气表格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如计算平均数、最大值、最小值等。这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3.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在收集和分析天气数据时,需要观察天气现象,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得到了锻炼,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天气变化。

4.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生在遇到制作表格、计算数据、图表设计等困难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学会了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面对挑战。

5.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完成实践活动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图表和表格,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6.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需要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合作,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不同观点,共同达成目标。

7.信息技术素养提升:通过学习Excel软件的使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提高自己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