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pptx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
张勇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包括:
⑴局部动脉内溶栓;
⑵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
⑶颈部和颅内的支架成形术;
⑷血栓的机械破碎和抽吸。
㈠动脉溶栓
动脉溶栓只有一条最简单的原则:参与溶栓小组的所有成员在任何时间都必须牢记这一原则。“TimeisBrain”
动脉溶栓时需要考虑的四个因素:1临床发病时间;2是否有出血;3豆纹动脉是否受累及;4脑实质缺血的范围。5
对于颈内动脉系统血栓,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豆纹动脉是否受累,如果豆纹动脉未被累及,我们有更多的溶栓时间,颈内动脉系统为12h,如果颈内动脉受累,溶栓时间窗则仅有6h。基底动脉血栓溶栓时间窗可适当延长。
豆纹动脉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是终末动脉而且对缺血非常敏感,Theron等经动物试验已证实梗死溶栓后,患侧豆纹动脉明显较健侧扩张,易于发生出血。
在DSA上做脑实质显象(parenchymography),可发现梗塞后缺血的脑组织,溶栓前后可做比较。缺血组织的消失与溶栓的临床效果一致。
并发症:脑出血系统性出血
溶栓后脑出血可分为
症状性
非症状性。
据Theron统计1989年动脉溶栓2/12(16%)例出血。
2例患者均为LS受累且溶栓时间窗超过6h者。1995年统计的按上述要求进行的溶栓,1/141(0.7%)例出血。
血肿清除术中发现患者为血管变异,豆纹动脉发自MCA分叉后;无症状性延迟的出血(出血转化)率为12%。
溶栓药物选择
动脉溶栓药物的选择主要依据是半衰期,半衰期越短越好。 链激酶 16~80min
尿激酶 14min
爱通立 5~6min。
对于颈动脉闭塞的病例可根据造影结果进行侧枝溶栓。对于夹层或严重狭窄的病人可在溶栓后同时进行介入治疗。
215小结动脉溶栓程序:急诊CT;脑实质显象正常,不做溶栓(有争议)。4LS受累,溶栓6h;LS未受累,溶栓延长至12h;3没有出血,血管造影;
STEP03STEP04STEP01STEP02小动脉或皮层支等侧枝循环好的血管,静脉溶栓也可取得好的效果。主干血管闭塞等严重致残性中风动脉溶栓明显优于静脉溶栓。由于手术、溃疡等静脉溶栓禁忌的患者可考虑动脉溶栓。超过静脉溶栓时间窗但CT(-),可考虑动脉溶栓。动脉/静脉溶栓选择
01用大口径的导管强力抽吸02对溶栓抵抗的栓子可机械破碎㈡血栓抽吸和机械破碎
㈢弓上动脉的血管成形术
及支架成形术
㈣颅内动脉的球囊成形术
和支架成形术
01动脉狭窄的卒中自然史02颈段ICA 8%/年03颅内段ICA 8%/年04VA 8%/年05BA 10~18%/年06MCA 10~12%/年
高安氏病(Takayasu‘sArteritis)、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vasculitis)---SAH后或放射后、纤维肌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dysplasia)、与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相关的狭窄。常见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动脉夹层
FMD
常见的病变部位:1弓上动脉起始处、2颈动脉分叉处、3椎动脉开口、4椎基底动脉汇合处(vertebrobasilarjunction)、5基底动脉的中段(mid-basilarartery)、6颈动脉虹吸段、7MCA、ACA、PCA主干8
中国人动脉粥样硬化分布与众不同?Yes
orNo!010203
诊断方法:临床缺血发作形式(如刻板发作)颈部听诊、神经影象颈部duplex超声TCD、MRA/CTA血管造影。
2018卒中死亡 130万/年012019卒中发病 500~700万/年022020卒中危害 1/3死亡,1/3致残032021卒中死亡 死因第1~3位042022中风病因 颈动脉狭窄占1/305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的测量
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危险狭窄75% 1.3% (第一年)狭窄75% 10.5%(第一年)狭窄75% 30~37%(五年)狭窄70~79% 合并缺血症状 26~28%(第一年)合并脑卒中 59%病例5年内复发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概况药物治疗 传统治疗,效果不理想手术治疗(CEA)标准方案,13~15万/年(US)介入治疗(CAS)方兴未艾问题1 与CEA比较优势何在?问题2 最佳操作规范?问题3 是否需要脑保护装置?哪种更好?问题4 哪种支架更好?问题5 介入治疗的最佳适应症?问题6 如何与无创检查配合?
CEA是目前的标准化治疗,但“Itsgoodbutnotperfect
CEA与药物治疗的比较:NASCET、ACAS、ECSTCAS与CEA的比较:CAVABAS等
严重狭窄者30d的卒中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