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九年级化学下册《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docx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九年级化学下册《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实录(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九年级化学下册《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实录(新版)新人教版
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通过实验和理论讲解,使学生掌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演示和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发展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
2.培养科学思维,学会运用化学方程式描述中和反应,并能解释其化学意义。
3.提升社会责任感,认识到酸碱中和反应在环境保护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尚浅,需要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对酸碱性质有所了解,但对其中和反应的原理和过程认识不足。在知识层面上,学生需要通过本节课加深对酸碱反应的理解,掌握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能力方面,学生需要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在素质方面,学生需要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学生的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有一定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实验操作不规范、课堂纪律松散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纠正。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实验室设备(试管、滴管、烧杯、量筒、pH试纸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2.课程平台:化学教学平台,用于在线资源获取和作业布置。
3.信息化资源:酸碱中和反应相关视频、动画、实验操作步骤图解等。
4.教学手段:实验演示、小组合作、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环境污染的视频,提问学生:“环境污染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反应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酸碱性质回顾:简要回顾酸碱的基本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等。
2.中和反应概念:讲解中和反应的定义,强调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3.实验演示:展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溶液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
4.化学方程式书写: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强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实验操作练习:学生分组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巩固实验操作技能。
2.课堂讨论:针对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1: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2.提问2:酸碱中和反应有什么应用?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学生展示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废水处理、土壤改良等。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提出问题:酸碱中和反应在环境保护中有什么作用?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酸碱中和反应的重要性和应用。
2.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时间分配:
导入环节:5分钟
讲授新课:15分钟
巩固练习:10分钟
课堂提问:5分钟
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酸碱中和反应的历史背景介绍,包括古代的酸碱中和应用实例。
-不同类型的酸碱反应实例,如强酸与强碱、弱酸与弱碱、强酸与弱碱的中和反应。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和常见指示剂的应用。
-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具体案例。
-酸碱中和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例如金属表面的处理、食品加工中的pH控制等。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查找酸碱中和反应的历史文献和现代应用案例,撰写小论文或报告。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不同类型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实际应用。
-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酸碱中和反应的动画模拟,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反应过程。
-安排学生参观与酸碱中和反应相关的企业或实验室,如污水处理厂、制药厂等,亲身体验化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协助社区进行土壤酸碱度测试,提出改良土壤的建议。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