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_T3370—2021_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技术规范_辽宁省.docx
ICS65.150
CCSB50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3370—2021
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ffectassessmentofthestockenhancementinPortunus
trituberculatusus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1/T3370—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结构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渔港与水产种苗中心、大连市农业农村
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彬、董婧、李玉龙、于旭光、曹丽、梁忠德、王爱勇、郭栋、李成久、王溪
宏、陈秋实、胡骁琨、郭良勇、史航、林原。
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
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电话:024电子邮箱:lnncpjg@163.com
通讯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综合楼A座
电话:0411箱:wb81321@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街50号
本文件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1
DB21/T3370—2021
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放流前背景调查、放流后跟踪调查、样品采集及
渔获物分析、资料整理、社会调查和效果评价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海域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效果评价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763.6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GB/T12763.8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17378.4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17378.7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SC/T9403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DB21/T2255海蜇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技术规程
3
放流海区三疣梭子蟹的天然资源量以及水温、盐度、底质、pH、溶解氧、叶绿素a。
调查范围为10m等深线内水域,采用格状均匀定点法或梯度定点法布设调查站位,各站位间隔为5
水温、盐度、pH和溶解氧调查按照GB17378.4的规定执行,底质调查按照GB/T12763.8的规定
执行,叶绿素a调查按照GB17378.7的规定执行。拖网的调查时段在风力小于5级(海浪小于4级)
的白天进行,采用单船有翼单囊底拖网(44m×16m/18m)进行定量调查。在调查站位前0.5nmile处
放网,拖网调查时间的计算从拖网着底,曳纲拉紧受力时起至绞车开始收曳纲时止,每站拖曳时间为
0.5h,拖速控制在3nmile/h左右。
2
DB21/T3370—2021
4
放流后跟踪调查
4.1
调查内容
三疣梭子蟹放流后的数量变化、生长状况、分布及移动规律。
4.2
调查时间
分别在放流后5d~10d(一般为7月上中旬)、30d~40d(一般为8月上旬)和50d~60d(一般为
8月中下旬)进行。
4.3
站位布设
调查站位布设方法同3.3。
4.4
调查方法
三次调查范围分别为3m、5m、10m等深线内水域,调查方法同3.4。
5
样品采集及渔获物分析
样品采集及渔获物分析按GB/T12763.6的规定执行;测定三疣梭子蟹的头胸甲宽、头胸甲长、体
重,求加权平均值;鉴别雌雄,并计算比例。
6
资料整理按GB/T12763.6的规定执行。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绘制三疣梭子蟹资源密度分布图。
7
通过发放捕捞生产调查问卷、捕捞生产情况调查记录表并结合渔港及渔业管理部门访问调查的方
式统计三疣梭子蟹的产量和产值情况。对各种作业方式的生产船,按照3%~5%的比例发放三疣梭子蟹
捕捞生产调查问卷(参见附录A)。对专捕三疣梭子蟹作业船,按照5%~8%的比例选取样本船,发放三
疣梭子蟹捕捞生产渔捞日志(参见附录B中表B.1)、三疣梭子蟹捕捞生产效益统计表(参见附录B中表
B.2),由船主按要求填写。通过走访渔民、渔港、渔业协会、水产经销商和渔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