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13T 630-2005 三疣梭子蟹苗种繁育技术规范.docx

发布:2025-03-03约2.79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B51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630-2005

三疣梭子蟹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2005-06-10发布2005-06-10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13/T630-2005

前言

本标准由河北省水产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沧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树娥、韩炳村、张忠悦、王凤敏。

1

DB13/T630—2005

三疣梭子蟹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Miers)苗种生产的亲蟹培育、苗种培育、病害

防治、出池等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三疣梭子蟹工厂化苗种繁育的全过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5163无公害食品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蚤状幼体

受精卵孵化后的幼体即为蚤状幼体,蚤状幼体外形似水蚤,消化道已形成并开口摄食。用Z表示。蚤状幼体分四期,用Z?、Z?、Z?、Z4表示。

3.2

大眼幼体

蚤状幼体经四次蜕皮,发育成大眼幼体,用M表示。大眼幼体具有一对较大的眼炳,腹部具发达的

羽毛状附肢。

3.3

幼蟹

大眼幼体经一次蜕皮变成幼蟹,用C表示。经一次蜕皮变成I期幼蟹,经二次蜕皮变成Ⅱ期幼蟹,

依次经五次蜕皮即成为V期幼蟹。每次蜕皮后的天数为该期的日龄。

4亲蟹培育

4.1培育池

以室内水泥池为宜,池形长方形,四角圆弧形。池底3/4~2/3铺沙10cm~15cm,池深1.5m~2.0

m。进排水、控温、充气、控光设施齐全。

4.2水质条件

海水水源水质符合GB11607要求,培育水质符合NY5052要求。用水要经过沉淀、消毒、过滤处理,盐度20~32,pH值7.8~8.6。

2

DB13/T630—2005

4.3亲蟹选择

选择渤海湾健壮活泼,肢体完整,无外伤,交配后个体重在200g以上的雌蟹。抱卵蟹要求卵块轮廓完整、紧凑、饱满、卵粒表面光洁、色泽鲜明、无死卵,体壳外无附着性或寄生性有害生物。人工养成蟹要控制在三代以内。

4.4亲蟹运输

4.4.1运输方式

运输前用橡皮筋将鳌足捆绑,充气水运。可用塑料箱分装后,放入大桶内运输。抱卵蟹应单层摆放,

未抱卵蟹可多层摆放。

4.4.2运输温度

未抱卵蟹9℃±2℃,抱卵蟹20℃±2℃。

4.4.3运输时间

未抱卵蟹一般不超过24h,抱卵蟹不超过15h。

4.5亲蟹入池

入池密度5只/m2左右,水位60cm~80cm。入池水温与运输水温温差应小于5℃,盐度差小于5。

4.6越冬

秋选亲蟹需经越冬,水温13℃左右入池,投喂优质鲜活饵料并适量换水;水温降至8℃以后,潜沙

进入越冬期,此时保持水温相对稳定,不投饵、少换水、避光、减少干扰。

4.7产前培育

4.7.1培育密度

5只/m2左右。

4.7.2温度

视生产需要确定促熟时机,日升温控制在0.5℃~1℃,至18℃~22℃后,恒温培育。

4.7.3投饵

选择贝类、沙蚕等优质鲜活饵料按体重5%~10%足量投喂。

4.7.4水质调控

连续充气;及时清除残饵;换水,前期2d~3d一次,恒温后1d一次,换水量100%,底部沙层视

情况7d左右消毒、清洗一次,保持水质清新。

5苗种培育

5.1育苗池

室内水泥池或大型玻璃钢水槽,容积30m3~50m3,水深1.5m~1.8m,有进排水、控温和充气设

施。

5.2育苗用水

同4.2。

5.3排幼

将卵色呈灰黑色,胚体心跳达150次/min以上的亲蟹,经消毒处理后,放入网笼或塑料箱内,移入育苗池内排幼,幼体密度以6×10?尾/m3~15×10尾/m3为宜。

5.4幼体培育

5.4.1水温控制

布苗水温20℃~22℃,Z?~Z?期20℃~24℃,大眼幼体期24℃~25℃,日温度差不超过1℃,发育至I期幼蟹后逐渐降低温度至放养水温。苗种的放养水温一般不低于18℃。

5.4.2饲料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