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干点家务活(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
12干点家务活(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12干点家务活(教学设计)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7日星期五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
亲爱的孩子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12干点家务活》的课堂,这是一堂充满乐趣和实用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想象一下,你们的小手能做哪些家务呢?让我们一起探索、学习和实践吧!????????
二、核心素养目标
在本节课中,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学习家务活,孩子们将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增强对家庭和社会的感恩意识,同时提高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独立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学习充满了期待。然而,由于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所以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表现出以下特点:
1.知识层面:一年级学生对于家务活的相关知识了解有限,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家务活动缺乏系统的认知,需要通过教学引导他们认识家务活的重要性和乐趣。
2.能力层面:在动手能力方面,一年级学生尚处于初步阶段,他们的手部协调性和操作技巧有待提高。在合作能力方面,由于年龄特点,他们更习惯于独立完成任务,团队协作能力相对较弱。
3.素质层面:孩子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性尚未完全形成,他们可能对家务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承担家庭责任的意识。
4.行为习惯:一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正在形成中,他们在面对家务活时,可能会表现出不愿意、不懂得如何操作等问题。
这些特点对课程学习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设计应注重以下几点: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注重实践操作,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家务活。
-强化责任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独立性。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12干点家务活》教材,以便跟随课本内容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家务活相关的图片、图表,以及展示家务流程的视频,以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3.实验器材:准备模拟家务活的道具,如扫把、拖把、碗盘等,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学习。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室一角布置实验操作台,用于进行简单的家务操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在家里都帮爸爸妈妈做过哪些家务呢?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下《12干点家务活》,看看哪些家务活是我们能够学会并帮家长分担的。
2.回顾旧知: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家庭和生活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学习更多实用的家务活。
二、新课呈现(约15分钟)
1.讲解新知:
-首先,我会详细介绍12种常见的家务活,包括扫地、拖地、洗碗、叠衣服等,让学生对家务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家务活的步骤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如何正确完成家务活。
2.举例说明:
-以扫地为例,我会详细讲解扫地的步骤,包括准备工具、清扫地面、清理垃圾等。
-通过实际操作示范,让学生跟随学习,掌握扫地的技巧。
3.互动探究:
-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模拟扫地、拖地等家务活,让学生观察并学习。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高效地完成家务活,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三、巩固练习(约20分钟)
1.学生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家务活进行实践。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导,共同完成家务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教师指导:
-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对完成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对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针对性的帮助。
四、课堂小结(约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家务活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家务活,为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1.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一项家务活,并记录下来。
2.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家务活体验,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教学过程中,我会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家务活的历史与文化: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务活的意义和形式,如中国传统的家庭礼仪中家务活的角色,以及西方家庭中家务活的分工方式。
-家务活的科学原理:探讨家务活中涉及的物理原理,如清洁剂如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