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2干点家务活》(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001].docx

发布:2025-02-20约3.11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2干点家务活》(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课《12干点家务活》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通过具体家务活动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独立生活能力。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家庭观念。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家庭责任感和生活技能。通过家务活动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增强自我服务意识,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提升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其全面发展。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认识到家务活的重要性,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的意义。

②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一些基本的家务技能,如整理玩具、扫地、擦桌子等。

2.教学难点,

①帮助学生克服对家务活的抵触情绪,激发他们参与家务的积极性。

②引导学生将家务活与个人成长、家庭和谐联系起来,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③在家务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如展示家务活的照片,以及与家务活动相关的动画片片段。

3.教学工具:准备扫地、擦桌子等家务活所需的模拟工具,供学生操作练习。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确保学生能够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家务活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在家里都做过哪些家务活?你们觉得做家务活有什么意义?”

展示一些关于家务活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家务活的重要性。

简短介绍家务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家务活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务活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家务活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家务活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家务活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务活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家务活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家务活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家庭和谐、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家务活培养责任感。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家务活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如何高效地整理房间”。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家务活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务活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家务活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家务活在家庭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在家务活中培养责任感、独立性和生活技能。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帮助家人完成一项家务活,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7.课后拓展活动

目标: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过程:

鼓励学生在家庭中继续参与家务活,并尝试提出改进家务效率的方法。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家务活的意义,并共同制定家庭家务分工计划。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掌握: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家务活的概念,认识到家务活对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家务技能,如整理房间、洗漱、烹饪简单食物等。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家庭中的家务任务。

2.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家务活的态度从最初的抵触转变为主动参与,增强了责任感。

-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形成了良好的家庭价值观。

-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乐趣和价值,增强了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

3.合作与沟通能力: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不同观点,提高了合作能力。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