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3 神奇的微生物(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docx
5.14.3神奇的微生物(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神奇的微生物”为主题,结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材,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分布和作用,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学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微生物的神奇魅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微生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增强保护微生物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探究过程。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经对微生物有一定的认识,如细菌、真菌的基本形态和功能。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简单的微生物培养实验,对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八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普遍保持较高的兴趣,好奇心强,乐于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学习。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逐渐提高,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实验操作来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可能更习惯于通过阅读和讨论来吸收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微生物的微小结构和复杂生命周期时可能感到困难。此外,微生物培养实验的成功与否与细节处理紧密相关,学生可能在实验操作中遇到污染、观察不清等问题。此外,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以便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有效交流。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显微镜、培养皿、无菌操作台、微生物培养基、放大镜、计算机、投影仪
-课程平台:生物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微生物图片、视频资料、在线实验指导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演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站在讲台上,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继续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走进微生物的世界。你们对微生物有什么了解呢?”
2.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分享自己对微生物的认识。
3.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回答,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重点学习微生物的特点、分布和作用,让我们一起揭开微生物的神秘面纱。”
二、新课讲授
1.老师展示显微镜,引导学生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讲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2.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观察,积极提问,老师耐心解答。
3.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
4.学生们讨论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分享自己的观点。
5.老师总结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实验探究
1.老师讲解微生物培养实验的原理和步骤,强调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2.学生分组进行微生物培养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3.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老师耐心解答。
4.实验结束后,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四、课堂讨论
1.老师提出问题:“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各小组代表发言,老师点评并总结。
五、总结与反思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微生物的特点、分布和作用。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3.老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微生物在生物世界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4.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微生物在食品、医药、环保等方面的应用。
六、课堂小结
1.老师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大家继续努力学习。
2.学生们纷纷表示感谢,期待下节课的学习。
3.老师宣布下课,同学们有序离开教室。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微生物的发现史:介绍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及其发现微生物的历史故事,如安东·范·列文虎克和路易斯·帕斯卡尔的贡献。
-微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图片和描述,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生物等,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介绍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包括有益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展示微生物在酸奶、酒类、发酵食品等制作过程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讨论微生物在土壤肥力、废物处理、水体净化等方面的作用。
2.拓展建议:
-阅读相关书籍:《微生物的世界》等科普书籍,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微生物。
-观看纪录片:推荐《微观世界》等纪录片,通过视觉方式感受微生物的奇妙。
-参与科学实验:鼓励学生参与微生物培养实验,亲身体验微生物的生长过程。
-开展小组研究:组织学生分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