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企业价值评估分析的理论基础综述2100字】.docx
企业价值评估分析的理论基础综述
1.1绝对估值法
绝对估值法又叫做贴现法,是指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历史、基本面的分析以及对公司未来的经营情况的预测,从而得出上市公司的股价的内在价值。该理论最早由艾尔文·费雪在1906年于其著作TheNatureofCapitalandIncome中提出,费雪认为资本拥有时间价值,所以资本的价值实质上就是未来收入的贴现值。
在具体估值模型上,主要有股利贴现模型(DDM)和折现现金流模型(DCF)。其中,折现现金流模型(DCF)又可以分为股权自由现金流模型(FCFE)和公司自由现金流模型(FCFF)。虽然绝对估值法有很好的理论基础,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仍然存在许多技术问题。
1.1.1股利贴现模型
股利贴现模型就是通过公司未来发放的股利之和进行折现计算来评估公司当前股票的公允价值的一种定量分析法,它试图在不考虑当前市场条件的情况下计算股票公允价值,并考虑股利支付因素和市场预期回报;如果通过DDM计算得出的数值高于股票的当前交易价格,则该股票被低估并值得购买,反之亦然。
DDM公式基于每股预期股利和贴现因子使用股息贴现模型对股票估值的公式表示为:
P
其中,P为股票价格(公允价值),D为每股预期股利,r为必要收益率,g为股利增长率,由于股利及其增长率是公式的关键输入,因此,DDM被认为仅适用于稳定支付股利的公司,然而,通过对公司未来可能会支付的股利做出相关假设,它仍然可应用于不支付股利的情况。
1.1.2自由现金流
是运用资金时间价值理论,通过将股票未来预期收益贴现来确定股票内在价值的模型。股票的价格不一定反应这支股票的真实的价值,而是市场供求关系的结果,股票价值应在企业持续的经营中体现,而股利多少与公司的经营业绩有关。通过研究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指导投资决策,这就是股利贴现模型的现实意义了。自由现金流模型的公式表示为:
FCFF=净利润+折旧-资本性支出-净营运资金
其中,净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从公式中可以看出企业价值的真正体现还是它未来的现金流,因此理论界通常把现金流贴现法作为企业价值的方法,在大量的评估实践中也得到了应用与改进,并且已经日趋完善。
1.2相对估值法
相对估值法(RelativeValuation)是参照其他公司的市场价值来估算标的公司价值的方法。可比的公司应具有相同价值驱动因素(如:公司的盈利或收入等)。相对估值法的运用会因价值驱动因素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比率指标,如: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和EV/EBITDA等。其中最常用的相对估值法是P/E、P/B和P/S等。
1.1.1市盈率
市盈率指的是股票价格相对公司每股收益的比值,其公式为:P/E=P/EPS(其中,P为每股市价,EPS,即EarningsPerShare指每股盈利)。对于目标公司价值,一般通过目标公司最近一年或者两三年的预期收益与可比公司或者所在行业的平均市盈率的乘数得出,即EV=NP×P/E(其中,EV为公司价值,NP为目标公司最近一年或者两三年的预期收益,P/E可比公司或者所在行业的平均市盈率)。作为相对估值法中常用的市盈率模型,其优缺点、适用范围及公式如表2-1:
表2-1市盈率评估模型
优势
直接和公司盈利相关
方法简单
不足
公司盈利不太稳定
财务利润容易认为操控
只能对收益为正的企业进行评估
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
适用范围
β值接近1且企业处于盈利状态
公式
本期市盈率=股利支付率×(1+增长率)/股权成本-增长率
预期市盈率=股利支付率/股权成本-增长率
股权价值=被评估企业每股收益×可比企业平均市盈率
1.1.2市销率
市销率是市值和营业收入或者市场占有规的比值,其公示一般表示为P/S=每股市价/每股销售收入或者P/S=股权市场价值/总销售收入。对于目标公司价值,一般通过目标公司的销售额与可比公司或者所在行业的市销率的乘数得出,即EV=P/S×SR(其中,EV表示企业价值、PS表示可比市销率,SR表示目标企业的营业收入)。作为相对估值法中常用的市销率模型,其优缺点、适用范围及公式如表2-2:
表2-2市销率评估模型
优势
资产的账面价值较为稳定
营业收入不易被人为操控
也适用于亏损的公司
不足
忽视了利润和现金流
不能反映成本结构差异
收入的增加可能扭曲市销率
适用范围
销售成本较低的行业,毛利率相差不大的传统行业
公式
本期收入乘数=销售净利率×(1+增长率)/股权成本-增长率
预期收入乘数=销售净利率×股利支付率/股权成本-增长率
股权价值=每股收入×收益乘数
1.1.3市净率
市净率指的是公司股票价值与公司每股净资产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市净率=股票市价/每股净资产。对于目标公司价值一般通过目标公司的净资产与可比公司或者所在行业的平均市净率的乘数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