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工大控制工程培养方案(3篇).docx
第1篇
一、培养目标
浙江工业大学控制工程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控制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运行、管理、教育和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1.思想政治素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文化素养: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掌握必要的工程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理论基础:系统掌握控制理论、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专业知识。
4.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实验、设计、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5.创新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能够跟踪国内外控制工程领域的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6.国际视野:了解国际控制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
三、培养方案
1.学制与学位:控制工程专业学制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程:政治理论、英语、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
(2)专业基础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
(3)专业核心课程:现代控制理论、线性系统理论、非线性系统理论、机器人控制、智能控制、嵌入式系统设计等。
(4)专业选修课程:智能控制与优化、自适应控制、机器人视觉、机器人路径规划、机器人操作与控制等。
(5)实践环节: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3.实践教学:
(1)实验: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实验课程,共计48学分。
(2)课程设计:学生在校期间完成课程设计,共计24学分。
(3)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共计16学分。
4.学分要求:
(1)总学分:控制工程专业总学分不少于160学分。
(2)公共基础课程:不少于48学分。
(3)专业基础课程:不少于48学分。
(4)专业核心课程:不少于36学分。
(5)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24学分。
(6)实践教学:不少于48学分。
四、教学计划
1.第一学年:
(1)公共基础课程:政治理论、英语、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
(2)专业基础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2.第二学年:
(1)公共基础课程:英语、数学、物理。
(2)专业基础课程: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3)专业核心课程:现代控制理论。
3.第三学年:
(1)公共基础课程:英语、数学。
(2)专业基础课程:数字信号处理。
(3)专业核心课程:线性系统理论、非线性系统理论。
(4)专业选修课程:智能控制与优化。
4.第四学年:
(1)公共基础课程:英语、数学。
(2)专业核心课程:机器人控制、嵌入式系统设计。
(3)专业选修课程:自适应控制、机器人视觉、机器人路径规划、机器人操作与控制。
(4)实践教学: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五、教学质量保障
1.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估。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提高课程质量。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通过以上培养方案,浙江工业大学控制工程专业将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良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控制工程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2篇
一、培养目标
浙江工业大学控制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能在控制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系统设计、分析、集成、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科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
(2)熟悉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编程、仿真和数据处理等技术。
(4)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多学科交叉的工作环境。
2.素质与修养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3)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勇于探索,善于创新。
(4)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能够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
三、课程体系
1.通识教育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