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_T2599-2017_掌叶半夏良种繁育技术规程_河北省.docx
ICS65.020.20
DB13
B61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2599—2017
掌叶半夏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2599—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农业大学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葛淑俊、孟义江、张庚、马春英、李会、靳小莎。
I
DB13/T2599—2017
掌叶半夏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掌叶半夏种子种苗繁育的术语和定义、选地整地、繁殖材料要求、播种技术、田间
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及贮藏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露地掌叶半夏种子种苗生产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
GB508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1~832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掌叶半夏PinelliapedatisectaSchott.
4
繁育基地应建立在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产地空
气质量符合GB3095二级以上标准,灌溉水质量符合GB5084标准。土质为壤土或砂壤土,排灌良好,
轮作周期6年以上。
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kg~2000kg,耙地整平,作成2.0m~3.0m宽的平畦,畦长根据地形
1
DB13/T2599—2017
5
繁殖材料要求
5.1
种茎
直径2.5cm~4.0cm,无机械损伤、无病斑的块茎。
种子
5.2
种子饱满、健康,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
6
播种技术
6.1
繁殖材料预处理
种茎和种子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晾晒后备用。
6.2
6.3
播种时期
种茎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种子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或7月上旬播种。
播种方法
种茎:行距25cm,株距8cm~10cm,芽头向上,覆土4cm~5cm,稍加镇压,保持土壤湿润。
每亩用种茎80kg~120kg。
种子:行距25cm,撒播,覆土1cm~2cm,稍加镇压,保持土壤湿润。每亩用种子3kg~5kg。
7
出苗后结合第一次中耕进行除草,每次浇水和雨后及时中耕除草,保持田间土壤疏松无杂草。
春季播种的在5月~6月、夏季播种的在8月~9月分别进行,每亩追尿素10kg~15kg,撒施,施
8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
肥等栽培措施,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将有害生
物危害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遵守GB/T8321.1~8321.7的规定,没有标明农药安
全间隔期的农药品种,收获前30d停止使用,农药的混剂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
期。
2
DB13/T2599—2017
掌叶半夏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叶斑病、根腐病、茎腐病和病毒病,虫害主要是蓟马。具体防治
方法如下:
8.2
炭疽病
采用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苗期加强中耕、雨后及时排水等农业措施,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50%
多菌灵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喷淋防治。每7d~10d喷1次,连续防治2次~3次。
8.3
叶斑病
与禾本科作物轮作;田间作业时注意工具消毒,减少人为传播;及时拔除病株并携出田外处理,
病穴消毒。发病初期用1∶1∶120的波尔多液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
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7d~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8.4
根腐病
采取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合理配方施肥、防止田间积水、及时清理病残体等农业措施。化学防治
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广
枯灵(恶霉灵+甲霜灵)600~800倍液喷淋茎基部或灌根。每7d~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8.5
茎腐病(猝倒病)
采取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合理配方施肥、防止田间积水、及时清理病残体等农业措施。发病前或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600倍液,或甲基硫菌灵(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广枯
灵(恶霉灵+甲霜灵)600倍液~800倍液,每7d~10d喷1次,连续防治3次以上。
病毒病
目前没有有效的防治掌叶半夏病毒病的化学方法。通过控制蓟马、蚜虫或飞虱等昆虫切断病毒传
播源或传播途径;或采用脱毒种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