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_T1338-2010_中国对虾“黄海1号”苗种繁育技术规程_河北省.docx
ICS65.150
DB13
B51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1338—2010
中国对虾“黄海1号”苗种繁育技术规程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1338—201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唐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文红、苏文清、黄金臣、王文斌、张洁、马云聪、王英光、孙庆田。
I
DB13/T1338—2010
中国对虾黄海1号苗种繁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黄海1号”苗种繁育的环境条件、主要设施、
亲虾、虾苗培育、病害防治和虾苗出池、计数、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对虾“黄海1号”苗种繁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一1989渔业水质标准
GB13078一2001饲料卫生标准
GB/T15101.1一2008中国对虾亲虾
GB/T15101.2一2008中国对虾苗种
GB/T18407.4一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5052一2001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亲虾
由受精卵孵出,靠三对附肢在水中做间歇性运动的幼体。体不分节,前端正中处有一中眼,尾端有
成对的尾棘,无完整的口器和消化器官。
身体前重后轻,不能维持体躯平衡运动,常成“倒立”状态。头胸甲与腹部分界明显,各部附肢趋
于完善,初具虾形。
3.5仔虾
1
DB13/T1338—2010
出现平衡器官,能水平游动,不久即转入底栖活动,体形与幼虾相似。
4环境条件
4.1产地环境
应符合GB/T18407.4—2001的要求。
4.2水源水质
应符合GB11607—1989的规定。
4.3繁育用水
应符合NY5052—2001的规定。盐度25~35,pH值8.0~8.6,溶解氧5mg/L以上。沉淀、砂滤后,
经双层外层60目(250μm)、内层200目(孔径75μm)筛绢网袋或脱脂棉过滤袋过滤。
5主要设施
5.1育苗室
砖混结构,透光率为70%以上的原色玻璃钢波形瓦覆顶,顶部有保温层,四壁设窗户,室内设遮光
帘,晴天上午10时室内光强度≥5000lx。设进水沟和排水沟。
砖混或钢筋混凝土结构,长方形,水体20m3~50m3,池深1.5m~1.8m,池壁高于室内地面70cm~
80cm。设有进排水管道、充气和控温设施。
植物性饵料室:光照强度在晴天时达到10000lx以上。室内建有单细胞藻类藻种培养池、二级培养
池和三级培养池。二级培养池面积为1.5m2~2.0m2,池深0.4m~0.6m;三级培养池面积为10m2~
15m2,池深0.8m~1.0m。二、三级培养池有人工光源、增温及充气设备,总水体数为育苗池的10%~
20%。
动物性饵料室:室内建有动物性饵料培养池,面积10m2~15m2,池深1.4m~1.6m。池内有充气
和增温设备。总水体数为育苗池的10%~20%。
包括泵房、蓄水池、二级沉淀池(兼做高位水池)、高位水塔、砂滤池(罐)、水泵、深水井及进
出水管道、阀门等。在低盐度地区育苗,增加卤水池及配水池。
蓄水池用于育苗生产期用水,蓄水量参照育苗水体,一般不低于育苗水体的15倍。
沉淀池蓄水量为育苗总水体(包括育苗池和饵料培培养池)的1~2倍。沉淀池不少于2个,沉淀时间
在48小时以上为好,池顶需加盖遮光。
2
DB13/T1338—2010
包括罗茨鼓风机、充气管道、充气支管、散气石等。应配2台以上鼓风机,交替使用,鼓风机充气
量每分钟为总水体的2.5%,一般选用风压为3500mm~5000mm水柱的风机。
5.6
增温设施
主要为锅炉或地热井及加温管道。锅炉或地热井的供热能力应满足整个育苗生产的热量需求,育苗
池内的加热管道应密缠无毒聚乙烯塑料薄膜。
5.7供电设施
除正常的电力设施外,应配备满足育苗生产用电量的发电机组。
5.8水质分析及生物检测设备
具备显微镜、温度计、比重计、pH比色计,以及测定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分析检测设备。
6
亲虾
6.1亲虾来源
选用中国对虾“黄海1号”良种场提供的优质亲虾。
6.2
亲虾质量
应符合GB/T15101.1一2008中第4章的要求。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