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程序设计实践 教案 实验7 列表与元组.docx
《Python程序设计实践教程》课程教案
课题:列表与元组
教学目的:
掌握列表的基本概念与操作方法:通过列表的创建、访问、修改、添加、删除等操作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列表作为动态数组的特性,并能够灵活运用列表处理数据集合。
理解元组的不可变性及其适用场景:通过元组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元组的基本操作及其与列表的区别,理解元组在不可变数据存储中的优势与应用场景。
学会使用列表推导式简化代码:通过列表推导式的语法与应用实例,帮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简洁的代码生成列表,提升编程效率与代码可读性。
培养数据处理与集合操作的能力:通过列表与元组的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熟练处理数据集合,掌握数据增删改查的基本方法,为后续复杂数据处理提供支持。
理解列表与元组的性能差异与适用场景:通过对比列表与元组的特性,帮助学生理解它们在性能、安全性及适用场景上的差异,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
为后续数据处理与算法实现奠定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列表与元组的核心操作与应用方法,为后续学习字典、集合及复杂数据处理算法提供支持。
课型:新授课
课时:
本章安排2个课时。
教学重点:
重点:
1.掌握列表的创建和使用方法。
2.掌握元组的创建和使用方法。
3.掌握列表推导式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难点:本章教学难点在于如何理解列表与元组的特性差异,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同时掌握列表推导式的高效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形式:讲授课,教学组织采用课堂整体讲授和分组演示。
教学媒体: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媒体技术。
板书设计:
本课标题
列表与元组
课次
0.5
授课方式
理论课□讨论课□习题课□其他□
课时安排
2
学分
共2分
授课对象
普通高等院校学生
任课教师
教材及参考资料
1.《Python程序设计实践教程》。
2.本教材配套视频教程及学习检查等资源。
3.与本课程相关的其他资源。
教学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课程引入
在Python编程中,列表与元组是两种最常用的数据结构,它们为我们提供了高效存储与操作数据集合的能力。无论是处理一组数字、管理一系列字符串,还是存储复杂的数据对象,列表与元组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列表以其动态灵活的特性,支持随意的增删改操作;而元组则以其不可变性,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本章将带领大家深入学习列表与元组的基本概念、操作方法及其适用场景,同时介绍列表推导式这一高效编程工具。通过丰富的实例与实验,你将掌握如何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并学会利用列表与元组解决实际问题。让我们一起探索列表与元组的强大功能,用代码高效管理数据集合!
参考以下形式:
1.衔接导入
2.悬念导入
3.情景导入
4.激疑导入
5.演示导入
6.实例导入
7.其他形式
实验7列表与元组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列表的创建和使用方法。
2.掌握元组的创建和使用方法。
3.掌握列表推导式的使用方法。
二、知识要点
1.列表
一维列表的定义形式如下。
列表名=[列表值表]
对列表的说明如下。
①列表名应是合法的用户标识符,列表值表可以为空(此时为空列表),也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元素,各个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
②列表也是一种序列,可以通过下标访问列表中的各个元素,从左到右索引时下标从?0?开始;从右到左索引时下标从-1?开始。
③内置函数?list()可以创建空列表,也可以将字符串、元组、字典、集合等转换为列表。
④可以使用成员函数?append()在列表的末尾添加元素。
⑤列表的长度(元素个数)可以用内置函数?len()求得。
⑥可以通过切片截取列表中的若干个连续元素构成子序列,具体方式如下。
列表名[start:end:step]
列表的操作符和方法如表?7-1?所示(假设A=[1,3,5]、B=[6,4,2]、C=[7,8,9])。
表?7-1列表的操作符和方法
函数和方法
描述
示例
结果
s.append(x)
在列表?s?的末尾增加元素?x
A.append(7)
[1,3,5,7]
s.reverse()
将列表?s?倒置
A.reverse()
[5,3,1]
s.sort([reverse=True])
对列表?s?的元素进行排序,默认为升序,参数?reverse=True?时为降序
B.sort()
[2,4,6]
B.sort(reverse=True)
[6,4,2]
(续表)
函数和方法
描述
示例
结果
s.insert(i,x)
在索引值为?i?的位置插入元素?x
A.insert(3,7)
[1,3,5,7]
s.remove(x)
删除列表?s?中首个值为?x?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