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运动学建模与仿真教程.docx
运动学建模与仿真教程
第一章运动学概述
1.1运动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运动学是研究运动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各个关节的运动关系、运动轨迹以及运动学参数。在技术中,运动学建模与仿真对于设计、控制以及功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它为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运动的精度和效率。
1.2运动学的分类
根据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运动学可分为以下几类:
分类
描述
基本运动学
研究各个关节的运动关系、运动轨迹以及运动学参数
工程运动学
研究实际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学问题,如运动精度、运动速度等
动力学
研究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力、力矩以及能量转换等问题
传感器运动学
研究传感器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姿态以及测量精度等
1.3运动学的发展历程
运动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运动学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
20世纪50年代:运动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节上,主要研究关节的运动关系和运动学参数。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运动学开始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提高了运动学的建模和仿真能力。
20世纪70年代:运动学的研究逐渐从二维空间扩展到三维空间,研究内容也由基本运动学扩展到动力学和传感器运动学。
20世纪80年代:运动学的研究开始关注多系统、路径规划以及操作等问题。
20世纪90年代至今:技术的快速发展,运动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如视觉、感知、学习等。运动学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领域,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第二章运动学基础理论
2.1坐标系与变换
在运动学中,坐标系和变换是描述和计算运动状态的基本工具。对相关概念的简要介绍:
笛卡尔坐标系:笛卡尔坐标系是描述位置和方向的最常用坐标系。在三维空间中,笛卡尔坐标系以原点为基准,通过三个互相垂直的轴(通常是x、y、z轴)来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旋转坐标系:旋转坐标系用于描述关节的运动。在旋转坐标系中,一个轴代表旋转方向,而另一个轴代表旋转中心。
坐标系变换
坐标系变换是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用于将一个坐标系中的位置和方向转换为另一个坐标系中的位置和方向。两种常见的坐标系变换:
线性变换:线性变换是一种将向量从原始坐标系映射到新坐标系的方法。在三维空间中,线性变换可以使用一个3x3的变换矩阵表示。
旋转变换:旋转变换是一种将向量围绕某一轴旋转的方法。在三维空间中,旋转变换可以使用一个3x3的旋转矩阵表示。
2.2自由度分析
自由度是指可以独立执行的运动方式数量。自由度分析的基本步骤:
确定结构:分析的各个关节和连接件,确定其结构类型。
定义坐标系:为的各个关节和连接件定义坐标系,以便于描述其运动状态。
分析运动方式:分析各个关节的运动方式,确定其自由度。
计算总自由度:将所有关节的自由度相加,得到的总自由度。
一个自由度分析的示例表格:
关节名称
运动方式
自由度
关节1
旋转
1
关节2
平移
1
关节3
旋转
1
…
…
…
总自由度
2.3运动学方程
运动学方程是描述运动状态和运动轨迹的数学模型。一些常见的运动学方程:
齐次变换矩阵:齐次变换矩阵是描述运动的基本数学工具。它可以将一个坐标系中的点或向量转换为另一个坐标系中的点或向量。
雅可比矩阵:雅可比矩阵是描述末端执行器运动速度和关节速度之间关系的重要矩阵。
逆运动学方程:逆运动学方程是求解关节位置给定末端执行器位置的方法。
运动学方程的示例表格:
方程类型
方程公式
应用场景
齐次变换矩阵
T=Rtp
描述坐标系变换
雅可比矩阵
J=[J1,J2,…,Jn]
描述末端执行器速度与关节速度的关系
逆运动学方程
q=f(x,y,z,θ)
求解关节位置
第三章运动学建模方法
3.1常见模型介绍
模型类型
描述
链式模型
以关节连接的链状结构,如六关节机械臂。
平面模型
在二维平面上运动的模型,如平面移动和平面臂。
树状模型
具有分支结构的模型,如树形。
多体模型
考虑多个自由度,如多关节。
链模型
具有链式结构的模型,如多关节的运动学模型。
3.2运动学建模原则
确定坐标系:根据实际应用,选取合适的坐标系。
简化模型:在保证精度的基础上,对进行适当的简化。
考虑约束条件:考虑运动过程中的约束条件,如关节角度限制、碰撞检测等。
选取合适的数学模型: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如正运动学、逆运动学等。
保证模型的实时性:在满足实时性的前提下,对模型进行优化。
3.3建模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在选择运动学建模方法时,需考虑以下因素:
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
运动学特性:根据的运动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
建模精度: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建模的精度要求。
一些常见的建模方法及其应用:
建模方法
描述
应用场景
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