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单元 用方程解决问题 (大单元教学解读)五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pdf

发布:2025-04-15约2.04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单元解读

一、链接课标

(一)教材地位

在四年级下册,学生已初步接触用字母表示数、认识等式与方程,

并学会解简单的加减乘除方程。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

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重点在于建立方程模型,培养代数思维。为后续

在六年级上册学习复杂的分数、百分数方程应用,以及代数与几何结

合的问题打好基础。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本单元内容:后续学习内容:

1.用字母表示数1.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加1.用方程解复杂的应用

2.等式与方程的意义减乘除问题题

3.解简单方程(加减乘2.解形如ax±b=c、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除一步运算)ax±bx=c的方程3.代数与几何综合问题

4.用算术方法解决实3.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

际问题量关系

(二)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核心素养的主要表

现及其内涵”中强调:能根据实际情境抽象出数学模型,理解方程是

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工具;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能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发展

逻辑推理能力。

在“学段目标”的“第三学段(5-6年级)”中提出能根据实际

情境列出方程,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解简单的方程。

二、单元目标

本单元的总体目标是: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能正确列出方程表示简单

的数量关系。

2.掌握解形如ax±b=c、ax±bx=c方程的方法,能正确求解并

检验。

3.经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发展代数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建立方程模型,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

理解并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2.教学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等量关系。

正确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避免算术思维干扰。

三、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相等关系、

列方程求解的全过程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三个关键步骤:一是根据

题意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二是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三

是解方程。教科书结合“邮票的张数”“相遇问题”两个具体解

决实际问题,重视在现实背景下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解方

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理解并掌握这些方程的解法。这有助于帮

助学生理解解方程的过程,加深对列方程不仅如此,在学习方程

的整个过程中,都关注学生有机会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

力。

2.用不同的直观模型表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帮助学生分

析和解决问题

在“邮票的张数”“相遇问题”中,教科书呈现了不同的图

示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中,“邮票的张数”中用的

是方格图,表示姐姐的邮票张数+弟弟的邮票张数=180张,从中

可以清楚姐姐的邮票张数=弟弟的邮票张数x3;“相遇问题”中

用的是线段图,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淘气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

840米。教科书用直观图分析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引导学生在解

决问题中逐步发展象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邮票的张数(一)解ax±b=c型方程,解决简

单倍数问题

第二课时:相遇问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