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深度:光波导,AI与AR眼镜光学方案最优解.docx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此报告仅供内部客户参考行业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此报告仅供内部客户参考
行业研究报告
内容目录
AI+AR:消费级AI眼镜的终极形态 5
需求现状:拍照AI智能眼镜仍为市场主流,场景化应用持续渗透 5
增量空间:千亿级存量替代蓝海,智能化改造窗口开启 7
攻坚焦点:光学模组突破——商业化落地的核心挑战 8
光波导:AI+AR眼镜光学方案突破口 9
行业痛点破局:轻量化光学方案的技术跃迁 10
几何光波导:成像效果佳且视场范围大,但量产难度较高 12
衍射光波导:轻薄易量产,但面临设计门槛高和彩虹效应难题 15
表面浮雕光栅波导:技术成熟较高可量产,彩虹效应等问题亟待解决 17
体全息光栅波导:成本优势显著易量产,但存在技术和材料瓶颈 18
碳化硅:光波导镜片材料的理想选择 19
碳化硅凭借优异的物理性能,驱动光波导镜片技术创新 19
多家AR眼镜厂商布局碳化硅波导应用,碳化硅行业迎来新增长极 21
相关标的 21
水晶光电(002273.SZ):一站式光学解决方案专家 21
蓝特光学(688127.SH):中国领先的光学产品制造企业 23
投资建议:聚焦光学与材料创新,把握AI眼镜产业红利 24
风险提示 24
图表目录
图1:Ray-BanMetaAI眼镜产品图 5
图2:Ray-BanMetaAI眼镜季度销量统计(万副) 5
图3:AI+AR眼镜导航功能 6
图4:AI+AR眼镜识物功能 6
图5:2024年全球AI眼镜按功能形态分类销量(万副) 6
图6:2024年全球AI眼镜按功能形态分类销量占比 6
图7:中国人口及近视人群规模(亿人) 7
图8:AI大模型每百万Token成本的对数变化情况(ln(元)) 8
图9:全球AI眼镜销售统计和预测表(万副) 8
图10: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及占比(万副) 8
图11:AI智能眼镜产业图谱 9
图12:光波导技术原理图 12
图13:阵列光波导加工流程图 13
图14:Lumus二维阵列光波导原理图 14
图15:理湃光晶二维几何波导产品 14
图16:INMOAIR3眼镜外观图 15
图17:衍射光波导原理示意图 15
图18:利用转折光栅实现的二维扩瞳 16
图19:利用二维光栅实现的二维扩瞳 16
图20:WaveOptic衍射光波导产品 17
图21:至格科技衍射光波导产品 17
图22:雷鸟X2眼镜外观图 18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此报告仅供内部客户参考行业研究报告图23:Rokidglasses眼镜外观图 18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此报告仅供内部客户参考
行业研究报告
图24:三极光电二维扩瞳全息光波导 19
图25: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 20
图26:水晶光电与Digilens公司合作实现体全息波导片量产落地 22
表1:音频AI智能眼镜代表产品 5
表2:AI+AR智能眼镜代表产品 6
表3:AR光学评价参数 10
表4:光学方案对比表 11
表5:光波导主流方案性能指标对比 12
表6:几何光波导一维扩瞳技术和二维扩瞳技术路径对比 14
表7:阵列光波导方案核心厂商及产品 15
表8:衍射光波导方案量产指标对比表 16
表9:纳米压印与刻蚀工艺对比 18
表10:AR镜片材料性能对比 20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资料来源:资料来源:此报告仅供内部客户参考行业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
此报告仅供内部客户参考
行业研究报告
AI+AR:消费级AI眼镜的终极形态
AI眼镜是人工智能技术寻求硬件载体的理想选择。视觉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显示,人类通过视觉获取的信息约占获取总信息量的80%,这一生理特征决定了AI眼镜在可穿戴设备领域中的独特优势。作为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新星,AI眼镜在传统眼镜的基础上,融合了包括相机、TWS耳机、AI生活助手等多种设备功能。相较于需要手动操作的智能手机,AI眼镜将信息获取路径缩短至视觉神经反射弧层级,本质上是对“感知即交互”理念的具象化实践,真正解放用户双手,提供更具沉浸式的交互体验,是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场景化落地的理想硬件载体。
需求现状:拍照AI智能眼镜仍为市场主流,场景化应用持续渗透
AI智能眼镜的产品形态可依据是否配备摄像头以及是否整合AR显示技术,细分为音频AI智能眼镜、拍照AI智能眼镜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