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酶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食品酶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一、课程内容简介
食品酶学是为专升本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食品级酶的性质、作用规律、酶的结构和作用原理、酶的生物学功能以及酶的应用等。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使学生掌握食品酶的基本知识,了解食品酶性质、分类、分布、特点、作用机理及其在食品贮藏、加工中的应用、并使学生具备能够根据食品特性、加工过程特点以及酶的特性,在生产实践中对酶进行合理筛选以及对食品生产与加工过程中涉及的酶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的能力。
相关思政元素:诚实守信、民族自豪感、创新精神、科学兴趣、比较法、爱岗敬业
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第一,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目标。
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我国科研工作者在食品酶学领域的一系列科研成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树立学好各门课程以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志气。
第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目标。
通过学习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应用,引导学生们了解到抗生素滥用引发的药物残留、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社会责任意识、环保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等。便学生们更深刻认识到个人诚信和爱岗敬业会促进社会公正、法治等方面的让步,从而进一步推动国家富强、和谐地发展。
第三,创新精神目标。
通过学习我国科研工作者在20世纪70年代末成功地采用淀粉酶和糖化酶“双酶法”代替酸法从淀粉水解生产葡萄糖,彻底革除了原来葡萄糖生产中需要高温高压的酸水解工艺,该方法反应条件较温和,因此不需耐高温、耐高压、耐酸的设备。同时。酶在反应过程中也不产生腐蚀性物质,对设备要求低,也改善了劳动卫生条件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的精神。
第四,科学兴趣目标。
科学问题从生活中提出,科学技术又服务于生活。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揭开科技活动背后的人文情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三、课程思政融入设计
元素1:创新精神
在讲授食品酶学发展历史部分内容中,通过向学生讲授我国科研工作者在20世纪70年代末成功地采用淀粉酶和糖化酶“双酶法”代替酸法从淀粉水解生产葡萄糖,彻底革除了原来葡萄糖生产中需要高温高压的酸水解工艺,该方法反应条件较温和,因此不需耐高温、耐高压、耐酸的设备。同时,酶在反应过程中也不产生腐蚀性物质,对设备要求低。也改善了劳动卫生条件,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的精神。
元素2:民族自豪感
在讲授酯酶部分内容中,通过向学生讲授此酶是我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以下简称“863计划”)的重大生物工程专项成果,是我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生物酶农药降解技术,是国内市场上唯一可以真正解决蔬菜水果农药残留问题的产品知识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元素3:科学兴趣
在讲授酯酶部分内容中,通过向学生讲授鞣花酸具有抗癌/抗突变性能、抗氧化作用,在美国抗癌物质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其传统生产方法是以五倍子中单宁为原料,采用氧化法,生产出来的产品纯度低,外观为灰色。而北京化工大学袁其朋教授团队巧妙采用酶转化途径,通过对石榴皮中单宁结构分析、转化菌种选育一一黑曲霉发酵条件及酶诱导条件优化,确定了酶法生产鞣花酸工艺,该方法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纯度,是目前生产鞣花酸的主要方法。因此科学问题是从生活中提出的,科学技术又服务于生活。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揭开科技活动背后的人文情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元素4:比较法
在讲授酯酶部分内容中,向学生讲授目前公认的蔬菜中防癌和抗癌效果最好的天然产物之一的莱菔硫烷的生产来源,莱菔硫烷传统的生产方法是以萝卜硫素为原料,在黑芥子酶作用下转化为莱菔硫烷,但青花菜种子中,萝卜硫素含量很低,且青花菜种子产量低、价格昂贵。北京化工大学袁其朋教授团队采用酶转化途径设计,通过对莱菔子萝卜硫素与青花菜种子中萝卜硫素结构进行比较,确定了莱菔子萝卜硫素转化为青花菜种子中萝卜硫素的酶,通过加酶以莱菔子为原料生产莱菔硫烷,成本降低了约80%,该方法是目前生产莱菔硫烷的主要方法。因此,运用比较法对各种现象进行分析和对照,归纳其异同、分析其成因、概括其规律、揭示其本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元素5: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在讲授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的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基础理论的时候,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畜牧病害药物治疗多借鉴酶竞争性抑制的基础理论和规律,以及目前有些地方畜禽用药被盲目地应用畜禽病害的防治当中的现状,使学生们认识到抗生素滥用引发的药物残留、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正日益凸现。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帮助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意识、环保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等。告诉学生个人诚信和敬业会促进社会公正、法治等方面的进步,从而进一步推动国家富强、和谐地发展。
四、典型教学案例案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