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玉米栽培技术和科学完善管理方式及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pdf

发布:2025-04-11约6.0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奇支榆龄甄虫的方治

摘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产量高、适应性强,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及营养价值,

做好玉米栽培及病虫害防治对于玉米产量及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十分重要。本文从玉米栽培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进行阐述,以期改变以往玉米种植过程中不合理的手段,采用更为合理效的种植及管理方式,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在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民群众对于玉米的产量与质量了更加高的要求。玉米从播种

到收获,产量及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各生长发育阶段,采取更为科学且完善的管理方式,可以效降低病虫害损失,

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及质量。

1玉米栽培技术

1.1选种

以往的玉米种植中,对于玉米种子的选择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使玉米产量难以提升。因此,在玉米品种的选

择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品种玉米种子的抗病性、抗倒伏性、发芽率、产量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地区范围内土壤、气候

条件等的玉米种子,以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一是选择本地区推广并进行引种备案的品种,购买符合国家关质量标

准的种子;二是选择在当地种植两年及以上且表现良好的品种,谨慎选择种植年份少的品种;三是根据当地土壤条件及

种植密度进行选种,土壤肥力较好、种植密度较大时,应选择耐密植品种,而较差的地块应选择耐贫瘠的品种;四是考

虑品种的抗旱、抗寒、抗倒伏、抗病虫害等抗逆性能,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病虫害发生情况等,选择适宜的品种;五

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及作物生长所需的效积温,选择生育期适合的品种,保障作物成熟时间。

1.2深耕

良好的土壤质量是玉米健康生长、稳产增产的基础,因此,玉米播前整地至关重要。目前大多种植户为了节省时

间及成本,在上茬小麦收获后就进行播种,没进行精细整地,土壤中残留大量的秸秆,不利于后期玉米出苗、生长。

定期进行土壤深耕可以疏松土质,增强土壤透气性、蓄水保墙性能,提高土壤机质含量。同时,通过深耕,可

以破坏地下害虫及土传病害的生长环境,减轻来年病虫害发生程度,为玉米根系及后期植株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生

态环境。一般深耕的深度保持在20〜35厘米,可以根据耕地质量及播种情况,两至三年深耕一次,使土壤保持在适宜

播种的状态。与此同时,玉米栽种工作技术之后还应该保证土壤对种子的完全覆盖,在机械化设备的合理帮助下,土地

的平整度及玉米种子生长都将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1]。

1.3播种

春玉米播种期一般在4月末到5月初,夏玉米则是在冬小麦收获后播种,大致在6月份左右。玉米播种前应查看

土壤璃情,土壤湿度在60%〜70%,利于出苗,璃情达不到出苗要求的地块,应及时进行浇水灌溉。根据土壤条件,

选择适宜的播种深度,一般情况下平地或背阴地,适当浅播,深度在5〜6厘米,坡地或向阳地,则要适当深播,深度

在6〜7厘米,最深不要超过10厘米。玉米发芽需要适宜的土壤温度,如果地温过低,玉米种子在土壤里的时间过长,

就会影响发芽率,即使发芽,后期也极易形成弱苗。因此春播玉米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气温变化,掌握合适的播种时间。

玉米不是播种越早产量越高。种植过早,不但产量偏低,而且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如玉米粗缩病、玉米红蜘蛛、玉米

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等。因此,在播种时,要适时适璃机械精播,保障均匀播种、深浅一致、覆土严密,适度镇压,提

高播种质量[2]。

1.4施肥

在一定范围内,玉米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合理效地施肥是实现玉米高产、稳产、高效的重要措施。

为了更好地满足玉米生长阶段对各种营养物质的获取需求,需进一步加强肥料的选择和使用,以促进玉米产量及质量的

提升。玉米在各生长阶段对肥料的需求不同,所以应根据玉米需肥规律、产量水平、土壤肥力等情况,施好底肥,把握

好后期追肥。底肥一般亩施腐熟的机肥2000〜3000千克、氮肥9〜10千克、磷肥18千克、钾肥3〜4千克,在玉米

播种时配合施用。施肥时要注意施肥深度,肥料与植株的距离以7〜10厘米为宜,以保障施肥效果。

拔节期到大嗽叭口期是玉米需肥的高峰期,可亩追施氮肥6〜7千克。追肥时要根据玉米的长势、苗情状况进行,

地块缺肥时需及时补施。对于贪青晚熟的地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