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一).pptx
医学课件-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一)汇报人:XXX2025-X-X
目录1.尿液生成概述
2.肾脏结构及功能
3.肾小球滤过过程
4.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5.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
6.尿液浓缩与稀释
7.尿液生成的调节
8.尿液生成异常与疾病
01尿液生成概述
尿液的生理功能维持水盐平衡尿液生成对于维持体内水盐平衡至关重要,人体每天大约需要排出500-1000毫升的尿液,以排除多余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维持血浆渗透压稳定。调节酸碱平衡肾脏通过尿液生成调节体内酸碱平衡,每日生成约30-40毫摩尔的酸,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维持血液pH值在7.35-7.45之间。排泄代谢废物尿液是人体排泄代谢废物的重要途径,如尿素、肌酐、尿酸等物质,每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以减少体内积累对健康的潜在危害。
尿液生成的生理机制肾小球滤过尿液生成始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中的水、电解质、小分子代谢废物等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每日滤过液可达180升,但实际排出尿液仅为1.5升左右。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对滤过液进行选择性重吸收,保留重要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和大部分水分,每日约重吸收99%的水分和全部葡萄糖。肾小管分泌肾小管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分泌到管腔中,如氢离子、钾离子和药物等,以调节电解质平衡和维持内环境稳定。
尿液生成的生理调控神经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过调节肾脏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影响肾血流量和尿液生成。例如,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收缩,尿液生成减少。体液调节抗利尿激素(ADH)和醛固酮是主要的体液调节因子。ADH增加水的重吸收,醛固酮增加钠和水的重吸收,共同调节尿液量和电解质平衡。肾内自身调节肾脏具有内在的调节机制,如近端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与肾小球滤过率(GFR)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以维持GFR的相对稳定。
02肾脏结构及功能
肾脏解剖结构肾实质结构肾脏实质主要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其中肾小球是尿液生成的起始点,每个肾脏约有100万个肾小球,每天过滤血液总量约为180升。肾皮质与髓质肾脏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富含肾小球和肾小管,髓质则包含肾锥体和集合管,髓质内存在肾髓质间隙,有助于尿液浓缩。肾血管分布肾脏血供丰富,由肾动脉进入肾脏,经过多次分支形成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液在肾小球滤过后,通过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返回体内,每天约循环血液1200-1500升。
肾小球功能滤过作用肾小球是尿液生成的起点,通过滤过膜将血液中的水、电解质和小分子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每日滤过液可达180升,但实际尿液量仅为1.5升左右。生成滤过压肾小球滤过压是推动滤过作用的主要动力,由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共同决定,正常值为约50-80mmHg。滤过膜结构滤过膜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组成,具有选择性通透性,阻止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尿液中。
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重吸收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负责重吸收滤过液中的有用成分,如葡萄糖、氨基酸、电解质和大部分水分,每日重吸收水分约99%,保持体内水盐平衡。分泌与排泄肾小管和集合管通过分泌和排泄功能,将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如氢离子、钾离子和药物等排出体外,参与维持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尿液浓缩与稀释通过调节水的重吸收和分泌,肾小管和集合管能够实现尿液的浓缩和稀释,适应不同生理状态下的水分需求,例如在缺水状态下尿液会浓缩。
03肾小球滤过过程
滤过膜的结构与功能滤过膜组成滤过膜由三层结构组成,包括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足细胞足突,这三层共同构成了一个选择性屏障,允许水和小分子物质通过,阻止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尿液中。滤过孔径滤过膜的孔径约为4-8纳米,这个大小足以让水和小分子物质通过,但对于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则起到了有效的阻挡作用,确保尿液成分的纯净。滤过功能滤过膜的功能是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物质,形成初步的尿液。正常情况下,成人每日通过滤过膜过滤的液体量约为180升,但实际排出尿液量仅为1.5升左右。
有效滤过压的计算滤过压公式有效滤过压(EFP)的计算公式为:EFP=(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球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正常情况下,EFP约为50-80mmHg。影响因素影响有效滤过压的因素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球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压升高或血浆蛋白减少会导致滤过压升高,尿液生成增加。生理调节肾脏通过调节肾小球毛细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来控制有效滤过压,以维持正常的尿液生成量。例如,抗利尿激素(ADH)可以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间接影响滤过压。
滤过量的调节血压调节血压变化直接影响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进而调节滤过量。血压升高时,滤过量增加;血压降低时,滤过量减少,以维持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平衡。血浆蛋白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