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教学课件.ppt

发布:2019-05-29约7.23千字共8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Cl- (2) Cl-的重吸收 Cl--HCO3-:逆向转运 。 Cl-进入细胞内→K+- Cl-同向转运→血液(被动重吸收) HCO3- Cl-顺浓度差 →细胞间隙 (被动重吸收) (3)H2O重吸收 渗透作用 经跨细胞途径和紧密连接 近端小管对物质的吸收为等渗性重吸收。 Na+:2Cl-:K+同向转运 速尿 (-) Na+、Cl-顺浓度差扩散 (被动转运) (主动重吸收) 对H2O有通透性。 (被动转运) 髓袢(20%) 对NaCl无通透性。对水通透性高,水被重吸收。 (2)升支细段 (1)降支细段 Na+、Cl-顺浓度差扩散→管周组织(被动转运) 对水不吸收。 (3)升支粗段 1Na+-1K+ - 2Cl-:同向转运体 Na+→顺电化学梯度→细胞内→钠泵→组织间隙 跨细胞途径: (主动重吸收) 对水不吸收。 髓袢升枝粗段继发性主动重吸收Na+、K+和Cl- K+、Ca2+ 。 Cl-在髓袢粗段是继发性主动重吸收。 Cl- → Cl-通道→进入组织液 K+ → K+ 通道→返回小管腔 利尿剂:呋塞米(速尿)(-) Na+-K+ - 2Cl-同向转运体 促使Na+、K+、Ca2+,通过细胞旁途径被动重吸收。 远曲小管始段: 对水不通透,主动重吸收Na+ 。 Na+ Cl- ATP Na+ K+ Cl-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12%) Na+ 的主动重吸收(受醛固酮调节) Cl- Na+ - Cl-:经同向转运体进入细胞内,Na+ 经钠泵泵出。 噻嗪类利尿剂(-) Na+-Cl-同向转运体 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 Na+ 的主动重吸收 钠泵起维持细胞内低钠的作用,成为小管液中钠进入细胞的动力。 Na+ K+ 主细胞 Na+ K+ Cl-经细胞旁途径被动重吸收 K+从细胞内分泌入小 管腔的动力。 Cl- 闰细胞 与H+的分泌有关 水的重吸收 水的重吸收调节性重吸收:受ADH的调节,非等渗性吸收。 缺水时吸收增多,反之则减少。 集合管的主细胞:水孔蛋白 AQP2(受ADH的调节) 、AQP3 、AQP4。 H+ + HCO3- →H2CO3 (二)HCO3-重吸收与H+分泌 近端小管:重吸收80%。 以CO2的形式进行重吸收的。 Na+-H+交换:逆向转运, H+ 分泌到小管液 ↓ CO2+H2O CO2进入细胞: CO2+H2O→ HCO3-+ H+ 大部分进入细胞间隙 少数Cl--HCO3-逆向转运进入管腔 Cl- HCO3- 小部分H+ 由质子泵主动分泌到管腔 近端小管分泌H+最大。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髓袢:升支粗段。 闰细胞主动分泌H+ H+-ATP酶 H+-K+-ATP酶 将细胞内H+泵入小管液内 H++ HCO3- →H2CO3→ CO2+H2O H++ HPO4- → H2PO4- H++NH3→NH4+ 生理意义:维持体内酸硷平衡。 H+-Na+交换 (三)NH3的分泌与H+、HCO3-的转运的关系 近端小管、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 NH3 + H+ = NH4+ NH3的分泌与H+ 分泌有关。 生理意义:排酸保硷的作用。 集合管 1谷氨酰胺→2NH4++2HCO3- 每分泌一个NH3 ,可重吸收一个HCO-3回血。 (四)K+的重吸收和分泌 绝大多数K+在近球小管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重吸收。 终尿中的K+绝大多数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 分泌部位:远曲小管后半部和和集合管的主细胞。 K+顺浓度梯度通过 K+通道进入小管液。 K+的分泌的动力:Na+重吸收,小管内电位降低 -10 ~ -45mV 形成。 闰细胞:重吸收K+ 机制:不清楚。 Na+ K+ K+ Na+ (五)钙的重吸收 刺激主细胞分泌K+: 细胞外液K+浓度↑→刺激钠泵、增加K+ 的通透性、刺激醛固 酮的分泌 小管液流速↑ K+的分泌减少: H+ 浓度↑、细胞外液K+浓度↓、小管液流速↓ 1、葡萄糖的重吸收 终尿中不含糖。 部位:仅限于近端小管。 机制:继发于Na+的主动重吸收。 Na+-葡萄糖转运体 (六)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 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有一定的极限 血糖浓度达1.8 g/L 时,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 肾糖阈(renal threshold for glucose) 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男性:0.375g/min 女性:0.3g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