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地图(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晋教版2024).docx
3.1.1地图(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晋教版2024)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3.1.1地图(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晋教版2024)
教材分析
3.1.1地图(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晋教版2024)
本章节围绕地图知识展开,通过地图识别、使用和绘制,帮助学生掌握地图基本要素,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素养。内容与课本紧密联系,旨在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空间感知能力,通过观察和解读地图,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2.增强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地图绘制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培养地理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获取和使用地理信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地理概念,如方位、距离、地形等,但具体到地图的识别和使用方面,可能还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实践。
2.七年级学生对地理学科普遍持有好奇心和探索欲,学习兴趣较高。他们在学习风格上可能偏好直观、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如实地考察、互动讨论等。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对地图符号的理解和记忆、地图比例尺的应用、地理信息的提取与分析等。此外,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难以在脑海中构建地理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讲解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巧,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
2.设计地图绘制比赛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提高地图识读和绘制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和空间感知。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地图的基本要素和功能,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如何识别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对地图信息有何影响”等。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地图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地图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地图或中国地图,引出地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地图的符号、比例尺、方向等知识点,结合实例如地形图、气候图等。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预习内容,讨论地图的用途和重要性。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如“如何读出地图上的距离”、“如何根据地图规划路线”等,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和观点。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地图知识。
实践活动法:设计小组地图绘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图绘制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图知识,掌握地图的基本技能。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内容,布置绘制家庭所在地的简单地图的作业,巩固地图知识的应用。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地理信息网站和地图软件,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指出地图绘制的不足之处。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尝试绘制家庭所在地的地图。
拓展学习:利用推荐资源,探索更多类型的地图和地理信息。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地图知识和技能。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工具,以下是一些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