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单元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docx
第十二单元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为主题,紧密围绕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二单元内容展开。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元素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提升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素养。通过学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生命意识,促进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核心内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掌握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及其生理功能。
-举例解释:重点讲解钙、铁、锌等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如钙对骨骼健康的重要性,铁在血红蛋白形成中的作用,锌对免疫系统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2.教学难点
-识别难点内容:难点在于理解不同化学元素在人体中的平衡与失调如何影响健康。
-举例解释:难点包括如何解释元素缺乏或过量摄入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如缺铁性贫血和锌过量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此外,难点还在于理解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例如,铁和铜在血红蛋白合成中的协同作用。
四、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实物模型(如骨骼模型、微量元素模型)、实验器材(铁质餐具、锌片等)。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人体健康相关科普视频、在线化学元素数据库。
-教学手段:PPT课件、互动式教学软件、小组讨论、实验演示。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创设情境:播放关于人体健康问题的新闻报道或视频,如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等。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与化学元素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关系的初步认识。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教师讲解:介绍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如钙、铁、锌等。
-举例说明:通过实际案例,如缺钙导致的骨质疏松,缺铁引起的贫血,缺锌影响生长发育等。
-互动提问:针对讲解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人体需要这些元素?”“这些元素在人体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关系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实践操作:布置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检测水中的矿物质含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展示: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练习答案,教师点评。
四、课堂提问(5分钟)
-提问环节: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如“如何判断人体是否缺乏某种元素?”“如何预防因元素缺乏引起的健康问题?”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角色扮演:教师和学生扮演医生和患者,模拟咨询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患者的疑问。
-互动讨论:围绕“如何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确保摄入足够的微量元素?”进行小组讨论。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科学研究来验证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生命教育:强调化学元素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健康观念。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学生反思:学生分享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总计用时:45分钟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人体化学元素分布图:提供人体内主要化学元素的分布和含量信息,帮助学生了解元素在体内的分布情况。
-微量元素与健康的关系案例:收集一些关于微量元素缺乏或过量导致健康问题的真实案例,如氟中毒、碘缺乏症等。
-化学元素的食物来源:列出富含常见化学元素的食物,如钙质丰富的牛奶、富含铁的动物肝脏等。
-化学元素在药物中的应用:介绍一些药物中含有的化学元素及其作用,如抗生素中的金属离子等。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查阅相关书籍或资料,深入了解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及其生理功能。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探讨不同化学元素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如通过实验验证不同食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安排学生参观营养食品厂或医院,了解化学元素在食品加工和医疗中的应用。
-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化学数据库,查找更多关于化学元素的信息。
-设计一些与化学元素相关的科学小实验,如制作微量元素检测工具,让学生动手实践。
-组织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