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辰区2021届新高考第四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pdf
天津市北辰区2021届新高考第四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控制玉米某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但偶然发现这两对基因均杂合的某玉米植株,
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该染色体上其中一对基因所在的染色
体片段
A.发生180°颠B.重复出现
C.移至非同源染色体上D.发生丢失
【答案】C
【解析】
【分析】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控制玉米该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应遵循连锁定律;而这两对基因均杂合
9331
的某玉米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则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分离比。根据自由组
合定律的实质可知,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该染色体上其中一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移至非同源染
色体上。
C
故选。
2.将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分别皮下注射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小鼠(甲)和正常小鼠(乙)I
体内,甲鼠未出现异常,而乙鼠出现行动迟缓、乏力等症状;再分别静脉滴注100ml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
液,发现甲鼠出现糖尿,而乙鼠乏力等症状得到缓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注射的胰岛素和葡萄糖溶液都直接进入血浆中
B.第一次实验中注射到甲鼠体内的胰岛素一直发挥作用
C.第二次实验中甲鼠的血糖上升幅度与乙鼠的一定相同
D.乙鼠的血糖浓度变化为先降后升再降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人体正常血糖浓度为0.8-1.2g/L。
2.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三个去向: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
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
3.胰岛素为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
【详解】
AA
、实验中注射的胰岛素和葡萄糖溶液都是先进入组织液中,然后在进入血浆进行运输,错误;
B、由于第一次注射适量的胰岛素后甲鼠没有明显的变化,而静脉滴注100mL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后,
B
发现甲鼠出现糖尿,说明甲鼠体内第一次实验注射的胰岛素不起作用,错误;
C、由题意可知甲鼠患型糖尿病,结合实验过程可知,注射的胰岛素对甲鼠没有发挥作用,静脉滴注I100ml
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甲鼠出现了糖尿,而乙鼠为正常鼠,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可发挥作用使血糖降低,
C
所以第二次实验中甲鼠的血糖上升幅度大于乙鼠,错误;
D、注射胰岛素后,乙鼠出现了行动迟缓、乏力等症状,说明乙鼠血糖下降了,然后注射葡萄糖后,乙鼠
乏力等症状得到了缓解,说明血糖又上升了,随着乙鼠对葡萄糖的消耗,血糖又下降,即乙鼠的血糖浓度
D
变化为先降后升再降,正确。
D
故选。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的有关内容,通过实验意在强化学生对血糖平衡的调节和实验设计与分析的
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3.下列关于模拟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1”“1”
.雄和雌信封内的卡片数可以不同
B“1”“1”1F
.从雄、雌中各取取张卡片,模拟雌雄个体产生配子
1
C“1”“1”3
.将从雄和雌取出的卡片组合在一起,共有种组合方式
D.每次记录后需将卡片放回原信封内,以保持信封内两种卡片的比例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