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7猴王出世》说课稿.docx
2025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7猴王出世》
说课稿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猴王出世》。《猴王出世》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这篇课文是学生初次接触古典白话文,其语言表达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体会石猴的人物形象,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编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猴王出世》作为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既承接了前两篇课文对古典名著中人物形象的学习方法,又为后续学习《红楼春趣》奠定基础。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古典白话文的语言特点,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材内容编排特点
语言特色鲜明:课文采用了古白话文的形式,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如“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石猴自由自在的生活。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有助于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韵味。
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石猴出世、山间生活、发现水帘洞、成为猴王的过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趣味性和传奇色彩,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人物形象鲜明:石猴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他活泼机灵、勇敢无畏、聪明伶俐,通过对石猴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石猴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也接触过一些神话故事和古典文学作品,对古典文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但是,由于这篇课文是古典白话文,语言较为晦涩难懂,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在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把握上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正在逐步发展,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认“芝、遂”等16个生字,会写“猴、结”等13个字,理解“灵通、迸裂”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猴王出世的故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古典白话文的语言特点,提高朗读能力。
抓住文中描写石猴动作、语言、神态等的语句,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产生阅读《西游记》等古典名著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
感受古典白话文的语言特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白话文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古典文学的魅力。
五、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
通过播放《西游记》的主题曲、展示花果山的图片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神话世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课文奠定情感基础。
(二)朗读感悟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感受古典白话文的语言魅力。
(三)问题引导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石猴是怎样出世的?”“石猴在山中的生活是怎样的?”“石猴为什么能成为猴王?”等,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六、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一)自主学习法
让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