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docx
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
本章节内容与湘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教材紧密关联,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特点等。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培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空间思维;增强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自然资源分类及分布特点
难点: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解决办法:
1.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地图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特点。
2.难点:结合实际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资源的有限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湘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自然资源分类图、分布图、相关视频和图片。
3.实验器材:准备地球仪、地图等教学工具。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配备实验操作台,确保教学环境适宜。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地球的自然景观图片,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景观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地球上的水、土、生物等自然要素。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
-详细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
-通过地图展示,介绍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
-举例说明:
-以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为例,说明其形成过程和利用方式。
-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为例,说明其利用潜力和环保优势。
-互动探究: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讨论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探讨资源利用和保护。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对自然资源分类和分布特点的理解。
-制作自然资源卡片,展示不同资源的图片和简要介绍。
-教师指导:
-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创新和团队合作。
4.拓展延伸(约10分钟)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家庭作业:布置相关家庭作业,如调查家庭一周内使用的自然资源,并思考如何节约。
5.总结与反思(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反思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6.课后拓展活动(约5分钟)
-布置学生课后调查社区内的自然资源,了解其利用和保护情况。
-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
注意:以上时间为预估时间,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适当调整。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自然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介绍:收集与自然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让学生了解国家在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
-国际自然资源保护组织介绍:介绍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等国际组织在自然资源保护中的作用和成就,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地球之友(FriendsoftheEarth)案例研究:选择地球之友在中国或其他国家的成功案例,如植树造林、生态农业等,让学生了解环保组织在实践中的具体行动。
2.拓展建议:
-阅读相关书籍:《自然的恩赐》等书籍,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观看纪录片:《地球脉动》、《蓝色星球》等纪录片,直观感受自然资源的美丽和脆弱。
-参与环保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植树节、地球日等环保活动,增强环保意识。
-开展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自然保护区、生态公园等,亲身感受自然资源的现状。
-进行小组研究:让学生分组研究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探讨其保护与利用。
-创作环保作品:鼓励学生创作环保海报、诗歌、作文等,表达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思考。
-参加辩论赛:组织关于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辩论赛,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家庭环保行动:指导学生在家中开展环保行动,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
-社区调研:引导学生对社区内的自然资源进行调研,了解资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