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宇宙的另一边》教案.docx

发布:2025-04-14约8.13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宇宙的另一边》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想象的神奇,鼓励、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语言运用:能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与同学交流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

思维能力:能说出故事中宇宙另一边的秘密,感受“我”大胆而奇特的想象。

审美创造:感受想象的神奇,体会大胆想象的乐趣。

【课前解析】

关注教材:《宇宙的另一边》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精读课文,是一个充满童趣,充满大胆而奇特的想象的故事,即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讲了作者趴在窗台,看着浩瀚的星空,产生的无尽遐想。在宇宙的另一边有很多神奇的秘密。有个作者相反动作的一个“我”,所有的事物都和这边截然相反,文中的一切都充满了纯真的想象,给孩子们增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梳理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的不同,提炼主要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找到“宇宙的另一边”的世界规律,从而进行思维拓展和语言表达的综合训练。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认的字共6个,可结合词语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秘”结合词语“秘密”读准确;“吁”结合词语“气喘吁吁”读准字音,还可以让学生做做气喘吁吁的样子,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绪”结合词语“思绪”读准字音,注意“吁”和“绪”的声韵母相同,只是声调不同。本课要写12个字。“秘”和“密”可以放在一起指导,引导学生比较“必”的位置和写法的不同;“乘”书写时要注意笔顺,前3笔是撇、横、竖,最后的撇、捺要写的舒展;“越”书写时要注意走字旁里面部分的斜钩上有一撇。

关注想象: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分析课文,利用课文句式,搭建想象的支架,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多角度想象,大胆交流,激发学生想象的潜能,习得想象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淌、秘”等6个生字,会写“宇、宙”等12个字,会写“宇宙、星空”等9个词语。

2、能说出故事中宇宙另一边的秘密,感受“我”大胆而奇特的想象。

3、能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与同学交流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体验大胆想象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说出故事中宇宙另一边的秘密,感受“我”大胆而奇特的想象。

【教学难点】

能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与同学交流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体验大胆想象的乐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淌、秘”等6个生字,会写“宇、宙”等12个字,会写“宇宙、星空”等9个词语。

2、能说出故事中宇宙另一边的秘密,感受“我”大胆而奇特的想象。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视频导入,初步了解宇宙。(出示课件3)

教师出示视频:这就是宇宙,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宇宙吗?

预设:浩瀚。

2.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宇宙的另一边,学生齐读课题。

3.教师过渡:宇宙的另一边到底有什么?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宇宙遨游吧!

(设计意图:教学开始,利用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宇宙,并产生对宇宙探知的欲望,语文本拉近距离,为实现教学迈出第一步。)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宇宙的另一边有什么秘密?文中的哪一句话点明了这个秘密?(出示课件4)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学习字词

(1)学认字(出示课件5)

出示词语:流淌秘密一栋气喘吁吁思绪一篇

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识字游戏(摘星星)

(出示课件6)出示词语:秘密思绪流淌乘法

教师指名学生挑战。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并不多,但与课文比较紧密,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感受想象的特点,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提出问题:回顾课文,说一说:“宇宙的另一边”有哪些秘密?(出示课件7)

预设: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教师过渡:小时候,我们经常会仰望星空,有一个小朋友,他在仰望星空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个秘密!我们一起去课文中了解吧!

学习第1自然段。(出示课件8)

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

教师提出问题:“浩瀚”是什么意思?这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预设1:广大、繁多。

预设2:为下文的想象做铺垫。

(3)教师小结:看着浩瀚的宇宙,“我”有无限的想象,这一自然段为下文想象的宇宙另一边作铺垫。

3.学习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秘密”(出示课件9)

(1)教师提出问题:“秘密”是什么意思?你有秘密吗?能不能和大家分享?

预设:秘密是指有所隐蔽的,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事情,所以不能和大家分享。

(2)教师追问:课文中星光告诉“我”一个什么秘密?

预设:很远很远的地方,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教师板书:宇宙倒影

教师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倒影”。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汩汩”:“汩汩”拟声词,把星光当作人来写。

4.教师提出问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