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与克服.docx

发布:2023-10-24约5.12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与克服 从严格意义上讲,农民向城市人口转化的过程是工人获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权利和合法权利的过程。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工人在身份、社会权利和价值观方面向公民转变,实现城市文明的再社会化过程。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 则指八十年代后出生的农民工在城市实现向城市市民的转化过程。 本文以严翅君教授主持的“进城农民工的消费方式转型”的课题组的第一手资料, 和个人访谈及相关的文献参考为来源, 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道路。 一、 在年龄和婚姻状况上,我国农民性别是未成年人 在本次调研中, 1980年后出生的农民工有572人, 他们的平均年龄是21.98周岁, 最小年龄17周岁, 最大是26周岁。其中男性270人, 占47.20%;女性251人, 占43.88%;有51人未填性别, 占8.92%。可以看出, 男女两性的比例差不多。说明在外出打工的看法上, 农民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在这一个年轻群体中, 未婚的419人, 占73.25%, 已婚者140人, 占24.48%, 离婚及未填写婚姻状况的13人, 占2.27%。可以看出, 他们中的多数人属于单身, 这给他们的行动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和便利。 二、 活力强烈的城市生活 新生代农民工的优势资本是年龄, 由于年轻, 他们思想活跃, 充满活力, 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 对城市生活充满渴望, 渴望融入城市的主流社会中。 (一) 风教人员的工应能力 在笔者的访谈中, 关于个人的身份认同, 新生代农民工都把自己界定为是打工一族, 而对把自己认同为是农民工的身份无法接受, 认为农民工应是指建筑行业中盖房子的干体力活的那一类人, 但对于自己的户口、社会保障等问题他们又很模糊。也许对于新生代来说, 农民是个很不体面的身份, 是和脏、苦、没有文化联系在一起的, 建筑工人的苦与自己的延长工作时间累是两码事。大概这与建筑业中农民工因为施工带来的衣冠不整以及媒体中报道的农民工讨薪的极端做法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弱势群体, 新生代们不愿意自己处于可怜被动的地位, 打工是他们的主动选择。 (二) 农民工的品牌意识 社会学家戈夫曼提出“印象管理”策略, 所谓印象管理, 就是如何在他人心目中塑造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印象。“80后”农民工通过塑造时尚的外表, 表明自己对城市社会生活的渴求, 谋求城市人的形象。他们首先着手于改变自己的服饰言行。第一, 语言, “80后”农民工大多是刚从学校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 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不管是生人还是熟人, 不管是来自于国家的哪一个省市, 他们都能自由交流, 没有语言障碍, 普通话是他们立足于城市的第一块敲门砖;第二, 服饰, 外出打工使“80后”的农民工开始脱离父母的约束, 有了自己设计生活的选择权, 他们学着在服饰形象上向城市靠拢。对于服装, 男性注重品牌, 女性既看品牌也看时尚。 在调查中发现, 他们有着强烈的品牌意识。如在问卷中提到, 当你看重一件品牌服装但又无力购买时, 打算怎么办?他们中有229人等买得起买, 还有109人等商品打折买, 共占了59.09%, 表示会借钱买的27人, 占4.72%。这表明他们在追求城市化的过程中, 还是有一定的理性消费, 就是量力而行。 (三) 城市化的消费模式 在访谈中发现, “80后”的农民工思维敏捷, 善于接受新事物, 他们主动积极地融入城市生活。 1. “80后”农民工会审美融入城市 上班的时间是固定的, 谁也没有办法左右, 但下班后便属于他们自己的自由活动时间。除了有时看电视外, “80后”农民工会经常光顾网吧、结群去唱卡拉OK, 溜冰、蹦迪, 完全融入一种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如果你不是他们群体中的一员, 仅从外观上看, 是无法将他们和真正的城市人区别开来的。 2. 现代化工具使用数量薄弱。据统算,认为,我国的通讯工具所具有的所占比例通过对比,中有20. 他们的信息化消费, 首先表现在手机的拥有上, 在调查中, 有417人有手机, 占72.90%, 仅126人没有手机, 占22.03%, 还有29人未填写, 占5.07%, 也就说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使用了现代化的通讯工具。 其次, 他们中超过半数的人都去过网吧。去过网吧的占62.59%, 没去过的占34.27%, 上网活动主要是听歌曲、看电影、打游戏、聊天等。他们中也有网恋的, 只不过这属于个人私事, 一般人不愿意公开讨论。 第三, 他们渴求拥有个人电脑。他们中有个人电脑的是59人, 占10.31%, 没有的495人, 占86.54%。他们当中自己会上网的, 对电脑感兴趣的, 都希望将来自己能有一台电脑, 主要原因是这样用起来方便,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不再受外在条件的约束。 三、 从居民的态度看 上述所及的农民工市民化都是“80后”农民工个人努力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