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王道勇
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社会学教研室副教授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共同讨论一个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当代中国农民工的主力军,我们现在中国的农民工里面已经有约60%以上是新生代农民工,这个新生代农民工是我们以前很少注意的一个群体,但最近十年以来学术界开始关注,最近4、5年以来,政府开始关心、关怀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最初是由中国的一个学者发明的,2001年,中国社会研究院王春光研究员最初在他的学术研究中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说法,其他学者还提出了“第二代农民工”、“第三代农民工”的提法。后来,“新生代农民工”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文件里面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话语,而且以前的前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新生代农民工也非常关注,整个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整个状况的关注程度比过去要多得多。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因为新生代农民工有一个基本特征是他不会再回到农村,跟第一代农民工情况不一样,第一代农民工大部分都回到农村,没问题的,而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是需要融入城市的,市民化问题非常关键。
今天时间有限,我们重点讨论以下几个方面: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特点;第二,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障碍,有哪些问题是需要关注的,是挑战;第三,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具体的制度创新。我们主要讲这三个问题。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特点
而第一个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特点。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上把它界定为1980年以后出生的农民工,具有农民身份的,但长期在外地务工经商的人员我们称为“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占全国农民工数量的60%左右,最新的统计数据是57%左右,但这个口径并不完全一致,有时候是1980年以后这样统计的,有时候会统计40岁以下的,这个数据不完全一致的,但新生代农民工这个提法总体的群体是比较困难的。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80后、90后,他既保留了传统农民身上的一些特色,也具有一些学生的特色,还具有现代市民的很多特色。所以,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跟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有很大的不同点,其基本特征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上是外出群体。所谓外出群体是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上都不是在本乡镇范围内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分为两大块,现在有2.6亿农民工,分为两大块第一大块,在本地区、本乡镇范围内一年务工经商半年以上的称“本地农民工”,而离开本乡镇一年时间内务工经商半年以上的是“外出农民工”,这两个农民工是完全不同的农民工,一个是“本地农民工”,一个是“外出农民工”,而新生代农民工出来是外出的,初中、高中毕业以后的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然后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地级市以上,去省会城市,甚至去江浙沿海地区一些地方去务工经商了,他们主要是外出群体。而第一代农民工有很多人外出了,但本地农民工也非常多,不进城的农民工也非常多。所以,跟第一代农民工相比,第二代新生代农民工更有可能是一个外出的群体,这个数据以支持它。2010年的时候,国家统计局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在东部地区务工,跟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更喜欢在东部地区务工,外出的比较多,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新生代农民工是未婚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出来的时候基本上都没结婚,这跟第一代农民工不一样,第一代农民工很多外出的都有30岁、40岁,50岁都有,所以很多人在外出之前,在城市里面已经成家立业,有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老婆、孩子,他外出的时候是已婚群体,而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是离开学校过后就开始务工,务工过后,他们紧跟着在城市地区解决结婚问题、解决买房子的问题、解决生孩子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跟过去又不一样,他是未婚群体,所以我们面临的挑战就更加多一些。
第三个特点,新生代农民工是知识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上都完成了初中教育,九年义务制教育,很多一部分人完成了高中教育,甚至有一部分人上了高职高专,他没有城里人的户口,他也到工厂打工,如富士康的一些工厂里面有很多这种工人。这种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知识群体,他的社会文化教育程度明显比过去要高。国家统计局2010年的抽样调查数据表明:第一代农民工平均受教育年龄是8.8年,而新生代农民工平均受教育年限是9.8年,他明显比第一代农民工更有知识,更有文化,所以他们更有可能变成技术工人,初级技工、中级技工、高级技工,甚至变成管理层都有可能,社会文化层次明显比第一代农民工要增加,这是第三个特点。
第四个特点,新生代农民工是“三门”群体。哪“三门”呢?从家门到校门到厂门这样一个“三门”群体,这跟第一代农民工不一样,第一代农民工是先成家,然后到农村的务农,有些务农至少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农业从事,然后在学校待的时间比较短一点,务农的时间长一点,然后在工厂待的时间比较长。新生代农民工从家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