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卷一.docx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慰藉(jiè)嗔怒(chēn)粗犷(kuàng)自给自足(jǐ)
B.炽热(chì)教诲(huì)埋怨(mán)戛然而止(jiá)
C.发酵(xiào)稽首(qǐ)歼灭(jiān)锲而不舍(qiè)
D.模样(mó)剔透(tī)星宿(xiù)莘莘学子(shēn)
【答案】B
【解析】A项,“粗犷”的“犷”应读“guǎng”;C项,“发酵”的“酵”应读“jiào”;D项,“模样”的“模”应读“m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静谧鞠躬尽瘁妇孺皆知锋芒必露
B.懊悔一拍即合杂乱无张参差不齐
C.撺掇参差不齐鞠躬尽瘁参差不齐
D.屏嶂鞠躬尽瘁妇孺皆知参差不齐
【答案】C
【解析】A项,“锋芒必露”应为“锋芒毕露”;B项,“杂乱无张”应为“杂乱无章”;D项,“屏嶂”应为“屏障”。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上课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答案】C
【解析】A项,“不可救药”指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用在此处程度过重;B项,“随声附和”指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含贬义,与语境不符;D项,“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与语境不符。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品有《项链》《羊脂球》等。
C.《社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文章通过描写“我”和小伙伴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
D.《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他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答案】C
【解析】《社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不是《彷徨》。
5.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A.反复排比、比喻拟人引用、比喻
B.排比比喻拟人引用、拟人
C.反复比喻比喻引用、比喻
D.排比排比、比喻比喻引用、拟人
【答案】A
【解析】“盼望着,盼望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引用,“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6.下列对《沁园春·雪》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一个“望”字领起下文,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阔的景象,而且抒发了诗人豪迈的感情。
B.词的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了诗人的抱负。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现了诗人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点明了主旨。
【答案】C
【解析】“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惜”中含褒,肯定了他们是英雄人物,也委婉地批评了他们的不足,并非只是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7.教学《雷雨》,教师设计了一道题目:“有人说,周朴园是一个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对该题目的分析,正确的是()
A.意在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
B.意在引导学生对周朴园的行为进行道德批判
C.意在引导学生对周朴园的形象进行总结概括
D.意在引导学生对周朴园的情感进行细腻体会
【答案】A
【解析】这道题目要求学生结合文本谈